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中医内科主要看什么
2023-11-24 16:23:34
作者:冯雪影
作者单位:南乐县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内科
中医中药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大致分为内、妇、儿、外几种类别。其中中医内科主要治疗以下病证。

1.肺系疾病

中医内科肺系疾病包括感冒、咳嗽等疾病。这些疾病在中医理论中常常与肺脏的功能和气机的调节息息相关,中医治疗肺系疾病通常会从调整体内的气机和平衡阴阳等方面入手。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肺系疾病,中医认为感冒多因风寒、风热侵袭而致,常伴有头痛、鼻塞、流涕等症状。在中医治疗中,常常会采用辛温解表的药物以驱散寒邪或清热解毒的药物来解除症状。

咳嗽则是肺系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中医将咳嗽分为阴咳和阳咳两种类型,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滋阴润燥或宣肺化痰的中药来进行治疗。此外,还可以通过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来缓解咳嗽。

2.心系疾病

中医内科以心系疾病为重点,包括心悸、胸痹、失眠、癫狂、痴呆等症状。这些症状在中医理论中通常被归类为心脏病、脏腑失调或情志失常所致。在中医内科的诊疗过程中,医师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望、闻、问、切等方法进行辨证论治,以达到调和阴阳、平衡气血、舒畅心神的治疗目的。

心悸是指心跳增快或不规律,可能伴有心慌、气短等症状。中医认为心悸多为心火偏亢、心脾不和所致,常常需要调整情志、饮食和作息习惯,同时配合草药或针灸等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胸痹是指胸部疼痛或闷闷不适,常伴有烦躁不安的情绪。中医认为胸痹多为气滞血瘀,或心肝郁火所致,治疗时需要疏肝解郁、活血通络,同时调节情志,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

3.脾胃系疾病

中医内科脾胃系疾病多为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胃痛、痞证、腹痛等。这些症状在中医理论中常被归类为脾胃失调、疏泄失常等病证。

胃痛是指脘部或上腹部出现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常伴有饥饿感或饱胀感。中医认为胃痛可能是由于饮食不节、情绪不畅、饮食寒凉、燥热郁结等引起的胃气不舒所致。

痞证是指上腹部或胸胁部出现不适感,如胀满、憋闷等症状。中医认为痞证多是由于脾胃气滞、痰浊阻滞等引起的脘腹部胀满不适感。

腹痛是指腹部出现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可伴有腹胀、便秘等症状。中医认为腹痛可能是由于寒湿犯胃、脾胃气滞、湿热瘀阻等引起的腹部疼痛。

4.肝胆系疾病

中医内科对于肝胆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肝胆系疾病常常表现为胁痛、黄疸、鼓胀、眩晕、中风等症状,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十分必要。

胁痛是肝胆系疾病中常见的症状,通常伴随着胀满感,表明肝胆功能可能出现问题。黄疸则是由于肝胆系统长期受损导致黄疸素排泄不畅,皮肤和巩膜呈现黄色。鼓胀、眩晕和中风等症状常常与肝胆功能失调或肝炎等疾病有关。

5.肾系疾病

中医内科的肾系疾病包括了许多不同的病症,其中常见的有水肿、淋证、癃闭等。肾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其功能包括主持水液代谢、生殖功能和排泄代谢等。肾系疾病的发生往往与肾脏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阴阳失衡等因素有关。

水肿是肾系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之一,指的是体内水液代谢失调导致的水肿现象。中医认为水肿与肾气不固、阳气不升有关,因此治疗水肿应以温阳固肾、利水通络为主要方法。

淋证则是指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常见于慢性肾炎、前列腺炎等情况。中医治疗淋证主要从肾阳虚实和膀胱湿热两方面入手,调整膀胱和肾脏的功能。

癃闭是指尿潴留,尿道口无法正常排尿的情况。这与肾脏阳气不足、阴寒凝滞相关,治疗时应以温阳通络、祛寒通淋为主要方法。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