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检验结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需依据正常的参考值范围进行疾病判断;第二,应注意不同人群不同生理状态下检验结果的变化;对于多项检验结果要进行综合的分析。
血液生化全套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皮肌炎、心肌梗死发病期、心功能不全等。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常见于脂肪肝、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心肌炎等。
血清总蛋白增高:临床上常见于患者出现多发性骨髓瘤以及高度脱水症(如呕吐感明显、腹泻、高热)。降低:检查报告显示血清总蛋白降低,可能是患者出现营养吸收障碍、肾病综合征、重症结核、烧伤、失血等。
血清白蛋白增高:说明患者可能是由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从而造成白蛋白浓度上升。降低:基本上和总蛋白相同,尤其是肝肾脏疾病更加明显。
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以肝硬化、肝癌、骨折恢复期、骨细胞瘤表现最为明显。另外,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期,骨骼系统比较活跃,也会导致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此外,使用不同的缓冲液,检查结果会有较大差异。
血清总胆红素增高:在检查结果中,若出现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可能是由于多种疾病所引起的。常见的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新生儿黄疸、闭塞性黄疸、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等。
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升高:常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心力衰竭等。
血清直接胆红素增高:常见于肝癌、胆石症、胰头癌等。
血清甘油三酯:(1)增高:可由饮食习惯、遗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引起。(2)降低:临床上常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原发性B脂蛋白缺乏、甲亢等。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1)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及分类。(2)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断。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1)增高:可由胰岛素、雌激素、饮酒、运动等多方面原因引起。(2)降低:常见于脑梗塞、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肝硬化等。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高脂蛋白血症。血清载脂蛋白Al测定的临床意义:载脂蛋白AI是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结构蛋白,它是反映HDL水平的最好指标。降低:常见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及肝实质性病变。
血清肌酸激酶升高:心肌梗死4~6小时开始升高,18~36小时可达正常值的20~30倍,并达到最高峰,在2~4天恢复正常。此外,皮肌炎、肌营养不良、心脏手术等都会使血清肌酸激酶增高。
血清葡萄糖高血糖:情绪紧张、饭后1~2小时以及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等都会引起血糖的升高。一般引起血糖升高的主要疾病有:心肌梗死、糖尿性、内分泌疾病、慢性胰腺炎等。
血尿素氮(Bun):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之一,从肾脏排泄。尿素氮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在肝脏中合成,肾脏进行排泄,正常值为2.86~7.14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