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环境变化,各种肾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肾脏疾病若不及时干预,会发展为尿毒症,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关注肾脏健康,警惕肾脏疾病的发生。但是目前中西医对于肾脏健康的判断标准存在差异,那么文章主要就中西医如何判断肾脏健康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补肾展开探讨。
中西医判断肾脏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1)中医判断肾脏健康的标准:肾为先天之本,肾阴不足,则变生诸证。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则骨髓不充,故腰膝酸软无力,牙齿动摇;脑为髓之海,肾阴亏损,不能生髓充脑,故头晕目眩;肾开窍于耳,肾阴不足,精不上承,故耳鸣耳聋;肾藏精,为封藏之本,肾阴虚则相火内扰精室,故遗精;阴虚生内热,甚者虚火上炎,故骨蒸潮热,消渴,盗汗,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
故平常中医判断肾脏健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听力良好:中医认为肾气充沛则耳能闻五音。②头发茂密、黑亮:中医认为肾藏精,肾气充足则头发乌黑浓密。③皮肤红润有光泽:中医认为肾精充沛,气血旺盛,则皮肤有光泽。④骨骼强壮:中医认为骨骼靠肾精滋养,肾脏健康,骨骼才会强壮。⑤记忆力良好:中医认为肾气不足则大脑失养,导致健忘、反应迟钝等症状出现。⑥腰腹有劲:中医认为肾脏健康则腰腹有劲,肾脏亏虚会引起腰腹酸痛。
(2)西医判断肾脏健康的标准:①尿液清澈且泡沫少。②清晨起床后肢体无浮肿,且排尿顺畅。③起床后精神充沛,无疲劳乏力的感觉。④血压正常。
日常生活中危害肾脏健康的常见行为有哪些?
①憋尿:现在许多人认为憋尿没什么事,因此不太重视这一行为。但其实憋尿本身违反了生理规律,并且经常憋尿还会导致尿液长期滞留在膀胱中,导致细菌滋生,细菌逆行,容易引起肾脏感染。尤其是老年女性、肾结石患者,长期肾脏感染,会导致肾功能损伤,甚至诱发肾衰竭。
②吃的太咸:许多人喜欢下馆子,觉得店里的菜更有滋味。但殊不知摄入过多的盐,会对肾脏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食物中的盐有95%是经肾脏代谢的,如果吃的太咸,会导致肾脏负担加重,并且摄入过多的盐会导致身体水钠潴留,加重肾脏负荷,引起肾功能减退。同时吃的太香,还会导致身体水肿、血压升高,肾脏血液灌流不足,导致肾病的发生。
日常生活中如何补肾?
①多喝茶:多喝水,有助于增加尿液,促进代谢废物排泄,减少肾脏负荷。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喝一些茶水,例如麦须茶、大麦茶,可以促进肾脏排毒,有效预防肾炎,保护肾脏健康。
②睡前泡脚:睡前泡脚有助于保护肾脏健康。中医认为寒从脚底入,肾脏最是喜热怕寒,因此我们在睡前可以用热水泡脚,有助于温补肾阳,保护肾脏健康。良好的睡眠状况对于养肾也有积极影响。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气血生化,确保肾精充足。有研究指出,许多肾病患者存在长期熬夜、睡眠不足的特点。睡前泡脚有助于快速入睡,从而改善肾脏健康。
③少熬夜:良好的睡眠对于维持肾脏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低下,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而目前我们临床治疗中使用的药物,有很多都是经由肾脏代谢,存在一定的肾毒性,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会引起肾病发生,增加肾衰竭的发生风险。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少熬夜。
④少坐、多运动:久坐容易伤肾,长此以往可能导致腰背酸痛、四肢乏力等症状。同时久坐还会增加肥胖、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风险,增加肾病发生风险。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少坐,多运动,增加户外运动时间。成年人每周至少锻炼5次,每次至少30分钟,可以进行慢跑、骑自行车、散步等运动。久坐的白领,可以在久坐30~60min之后,起来活动一下肢体,转一转关节和四肢。
⑤多揉按腰眼和足心:中医认为经常揉按腰眼和足心,可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肾脏功能的效果,有助于改善肾脏健康。
总结:中西医对于肾脏健康有着不同的判断标准,我们可以一一对照,观察自己肾脏健康状况。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做好生活管理,保护肾脏健康,预防肾脏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