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是什么,很多人会提出这个问题,但又本能的产生恐惧情绪,毕竟和血栓相关的疾病都具有较大危害性。站在医学角度上分析,血栓属于心血管系统的血管内面修补区域、剥落区域表面由血流凝结成的小块。血栓形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会被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两项影响,上述因素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继而演变为复杂的过程。血栓形成患者多伴有家族遗传性以及反复发作性特点,患者的症状比较严重,血栓形成部位大多异常。受环境因素及物质生活等影响,血栓发病时间日益年轻化。
1、血栓形成机理
血栓属于血管中形成的血凝块,血液凝固之后会形成凝块,和羊血以及牛血等凝固后形成的血豆腐相似。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管中不会形成血栓。但在发生一些问题后,凝血系统、康宁系统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互相作用,则会形成血栓。血栓形成机理比较复杂,包括以下几种。
心血管内膜损伤:第一,内膜因多种原因受损时,内皮细胞有变性、坏死、脱落现象发生,内皮下胶原纤维充分暴露,会对内源性凝血系统的Ⅻ因子发挥激活作用,可促使系统被激活,继而导致血栓形成。第二,内膜损伤发生后,有大量组织凝血因子释放,会导致外源性凝血系统充分激活。第三,内膜受损后会变得粗糙,导致血小板容易被聚集,在裸露胶原纤维上黏附。
血流改变:会有血流变慢以及血流出现漩涡等异常变化。
血液性质改变:会有血液凝固现象加重表现,比如血小板异常增多、凝血因子异常增多,尤其是在分娩后与大手术后。
2、血栓临床危害
若人体血栓属于高速公路,那血栓就是高速公路上存在的各个路障,会对高速公路的正常通行造成干扰,导致血液流动受阻。很多人不明白血栓到底是什么,血栓其实就是血液凝结后形成的血块,会像塞子一样在人体各个部位的血管通路造成阻塞,令人体血管堵塞。血栓和路障不一样,路障一般情况不会移动,血栓却可以在血管中自由行走,在哪里停下后就会对哪里的血管造成堵塞,最终导致该部位器官无法及时提供血液供应。在脑血管停止时,则会导致脑血栓;在心脏血管停止,则会诱发心肌梗死;在动脉停止,则会诱发动脉血栓;在肺部停止,则会导致肺栓塞。
血栓可在任何年龄及任何时间发生,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一旦有血栓发生,患者病情就会非常凶险,就有很高概率导致患者骤然死亡。
3、血栓形成症状
血栓形成后会诱发一系列症状,不同症状表现代表的意义、实际价值也不一样。
头晕、手麻以及眼前发黑:出现这一类症状体征的患者多为颅内动脉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后诱发上述症状。部分患者同时存在看不清东西、短期内看不见等多种症状,但这些症状持续一段时间后可恢复正常。部分患者存在近期记忆能力下降、说话颠三倒四以及语言表达不清晰等。
胸闷、胸痛:出现这一类症状体征的患者多为心血管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后会对心肌组织的血供造成影响,所以会骤然发生胸闷以及胸痛等不适症状,部分患者自觉胸口上存在一块大石头,合并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以及大汗等不适症状。
其他症状:包含局部肢体淤血以及不对称性水肿、瘀斑与皮肤瘀点等。
4、如何预防血栓
现代人发生血栓的风险较高,且有连年升高倾向。为消除血栓形成后诱发的不适症状和不良结局,需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血栓预防工作。
禁止久坐:长期久坐久站是导致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需增加每日活动量,以走路为主,这是有氧活动,可维持有氧代谢,可持续增强心肺功能,加快全身血液循环,避免血脂在血管壁沉积导致的血栓。
健康生活:生活方式不健康也是导致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患者需增加饮水量,每日应用1500-2500毫升饮水,可预防血液粘稠,降低血栓形成率。
饮食清淡:指导增加谷类、豆类、菌藻类、粗纤维丰富类食物,尤其是新鲜蔬菜水果,减少或是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奶油、肥肉等进食。
肢体管理:若是长期卧床,尽量通过软垫垫高下肢,在床上完成主动和被动等多种功能锻炼,尽早下床行走等。
密切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栓发生症状体征,及时发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以及胸痛等不适,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5、小结
血栓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需临床提高重视,积极主动通过相关措施预防疾病,尽早识别并治疗疾病,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与生存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