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麻醉方法
1. 全麻
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是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消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这种抑制比较完全,而且容易控制。
(1)麻醉前准备
①术前讨论:全麻前由麻醉医师主持进行术前讨论。全麻医生应对患者年龄、身体状态、所施手术的复杂程度以及所采用麻醉的安全性和效果进行全面分析提出麻醉方案供医师参考;病人则向患者说明所采用的麻醉方法,注意事项,使其消除顾虑以取得合作;术者也应对麻醉进行分析提出特别要求并得到充分保证;参与抢救的有关人员也要进行术前讨论制定应急抢救措施;若全麻中需要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还应对患者是否能够承受麻醉术中的各种操作而意外死亡的危险性有所了解。②药物准备:在接受全身麻醉前患者须停止饮食6-8小时;如病情危重时必须了解病情发展情况并随时准备抢救治疗。一般全麻中常用麻醉药物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氯普鲁卡因、异氟烷、氟烷等。对于特殊患者须用安氟醚和环丙氟哌啶醇等药。另外全麻中常用肌松药有琥珀胆碱和泮库溴铵等。③器械准备:全麻中常用器械有面罩、喉罩、气管插管、呼吸机、麻醉机及其附件等。④环境准备:全麻前应将手术室环境整理好,调节好室温。
(2)全麻方法
全身麻醉的方法有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和复合麻醉三种。吸入麻醉是利用挥发器将麻醉药挥发后通过面罩吸入以达到全身麻醉的方法;静脉麻醉是麻醉药通过静脉注射进入血液循环达到全身麻醉的方法;复合麻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同时应用以达到全身麻醉的目的。
(3)全麻注意事项
①全麻后病人未清醒时,应将病人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或分泌物误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或肺炎。②病人清醒后应向病人说明在术后24小时内不要开车或做重体力劳动。③术后病人应休息2小时再离开手术室。④术后病人应禁食6-8小时后再睡眠。⑤若病人术后发生呕吐应及时采取措施以保持呼吸道通畅。⑥若术后病人有头痛头昏现象应及时检查治疗以防意外。
2. 半身麻
局部麻醉(简称局麻)是一种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将适量的局麻药应用于神经干、神经丛或神经末梢以阻断中枢神经的传导而产生局部区域的无痛或止痛作用的一种技术。局部麻醉可用于浸润阻滞、区域阻滞和表面麻醉等。局部浸润阻滞可用于各种短小手术如拔牙等;区域阻滞包括颈浅丛阻滞、臂丛阻滞和肋间神经阻滞等可用于上肢及躯干的各种手术;表面麻醉多用于泌尿外科及妇科手术等。
(1)局麻方法
常用的局麻方法有表面麻醉(如用石碳酸或乙醇棉球局部浸湿法)、区域阻滞(如臂丛神经阻滞)、浸润阻滞(如局部小切口等)。另外,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各种新的设备的产生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局麻方法如气囊导管阻滞和针刺穴位注射等。总之局部浸润阻滞或区域阻滞和表面麻醉时一定要按一定顺序给予药物,要注药速度均匀并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以免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
(2)注意事项
①应用局麻药时必须了解药物的性能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及禁忌症。②用药前应向病人说明有关事项。③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以确保安全有效。④用药后应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的发生。⑤应用区域阻滞或表面麻醉时一定要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⑥局麻药应用完后应将剩余药物销毁以免发生意外事故的发生。
总之,无论是全麻还是半身麻,其基本原则都是为患者创造安全舒适的无痛手术环境。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手术的类型、患者的状况以及医生的专业技能等。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对患者医疗信息的透明度,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