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什么是糖尿病你真的知道吗?
2023-12-22 21:56:34
作者:马朝朋
作者单位: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正影响着全球数以亿计的人们。它不仅对个体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也对公共卫生构成了巨大挑战。本文将深入介绍糖尿病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它源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足,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它对血糖的调控至关重要。当胰岛素的功能受损时,机体无法有效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二、糖尿病的病因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病例,个体患病的风险会相应增加。

  2、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肥胖也与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3、胰岛素抵抗

  一些人体内的细胞逐渐对胰岛素产生抵抗,导致胰岛素难以正常发挥作用,从而引发糖尿病。

  4、胰岛素分泌不足

  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关键因素,如果胰腺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也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5、病毒感染

  一些病毒感染,特别是胰腺炎病毒,可能对胰腺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引发糖尿病。

  三、糖尿病的诊断

  1、症状和体征

  医生会询问病人是否有多饮、多尿、体重减轻和疲劳等症状,以及是否有口干、视力模糊、四肢麻木等症状。医生还会检查病人的血压和体重等指标。

  2、血糖测试

  血糖测试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方法。医生会将病人的血液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血糖测试。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标准,空腹血糖水平高于或等于126毫克/分升(mg/dL)可以诊断糖尿病;随机血糖水平高于或等于200毫克/分升(mg/dL)也可以诊断糖尿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小时血糖水平高于或等于200毫克/分升(mg/dL)也可以诊断糖尿病。

  3、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试

  HbA1c测试可以反映病人近三个月内的血糖水平。根据ADA的标准,HbA1c水平高于或等于6.5%可以诊断糖尿病。

  4、诊断糖尿病前期

  如果病人的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围但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医生可能会诊断为糖尿病前期。根据ADA的标准,空腹血糖水平在100-125毫克/分升(mg/dL)之间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前期;HbA1c水平在5.7-6.4%之间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前期。

  四、糖尿病的预防

  1、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营养丰富的饮食习惯,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建议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低脂肪乳制品和瘦肉,限制糖分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2、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对于预防糖尿病非常重要。如果超重或肥胖,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身体活动来减轻体重。

  3、积极运动

  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帮助维持健康的体重,提高身体代谢能力,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等。

  4、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应该戒烟限酒或避免吸烟和饮酒。

  5、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血糖监测仪器进行自我监测。通过掌握血糖变化情况,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保持血糖在目标范围内。

  6、注意心理健康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应该关注心理健康,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如进行适当的放松训练、寻求支持等。

  7、注意足部护理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神经病变和血液循环问题,需要特别关注足部的护理。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创伤和感染,定期检查足部状况。

  8、预防并发症

  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包括眼科、肾脏、心血管等方面的检查,以及常规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预防和控制糖尿病需要我们每个人重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注意饮食、运动、控制体重等方面的健康习惯。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和健康评估,以避免并发症的发展。让我们共同关注糖尿病,共同行动,为健康生活努力!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