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的不良反应
泮托拉唑是二烷氧基吡啶基咪唑化合物,属于新型质子泵抑制剂,存在专一及稳定的特点,可对未必细胞顶端膜构成分泌性微管、胞浆内管状泡中的H+与K+-ATP酶发挥抑制作用,对该酶发挥不可逆性抑制,H+与K+-ATP酶属于未必细胞分泌酸的最后催化步骤,可对胃酸分泌发挥有效抑制作用,具有强大的抑酸作用。泮托拉唑还可非竞争性地对胆碱、胃液素及组胺诱发的胃酸分泌发挥抑制作用,还可抑制部分基础胃液分泌。但该药也是经化学工艺制作而成的西药,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所以用药期间必须警惕该药的不良反应,尽量严格遵医嘱用药,减少毒副作用对身体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
1.消化道不良反应
包含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腹泻以及胀气等多种不良反应,这和长期用药、用药量较大存在直接关系。其次是胃酸降低,若用药量大或用药时间长还会进一步加重胃酸降低幅度,增加胃内PH值,但在PH值超过3.5时,则有很高概率诱发胃肠道病原菌感染,导致腹泻及腹痛等症状发生,继而干扰胃肠道的吸收功能。但在停
止用药或是减少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概率明显下降或不良反应明显减轻,停止用药后多数不良反应会彻底消失。
2.神经内分泌失调
这是常见泮托拉唑不良反应,包含头痛、头晕、疲惫、激惹等症状,若是男性还会出现乳房发育异常现象,若是女性还会有月经量异常现象。这一类不良反应需要密切监测及评估,在不影响正常生活与疾病转归、患者完全可耐受的情况下,可继续用药。但在不良反应较严重,并对正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的背景下,需主动评估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及时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对症处理,消除不良反应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
3.过敏性休克
多因注射给药导致,主要表现是腹痛、畏冷、寒战等,血压与心率随之发生变化。确诊过敏性休克后,需第一时间停止用药,及时进行抗休克治疗,如应用地塞米松等,在症状缓解后继续滴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这一不良反应多因外界部分抗原性物质进入已经致敏人体中导致,经免疫机制在短时间中出现的一种强烈多脏器及症候群。多骤然发生、症状表现剧烈,必须第一时间进行抢救处理,才能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从泮托拉唑的临床应用可发现,泮托拉唑大多不单一应用,多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尤其是在治疗消化道溃疡、胃炎以及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中,往往要联合三四种药物治疗疾病。但从实际应用可发现,多数情况下泮托拉唑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互相作用很小,基本不影响用药效果。但在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时,必须高度注意,泮托拉唑会和他汀类药物互相作用,升高肌病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