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幽门螺旋杆菌会传染吗?怎样防治?
2023-12-22 10:37:02
作者:谢玥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消化内科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在生长条件上要求非常苛刻,是现阶段所知可以在人胃部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中国人有共餐的习惯,因此一家人都感染的情况比较常见。据研究显示,发展中国家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几率在50%~80%之间,共餐仅为诸多感染途径中的一种,除共餐外,饮用不清洁的水、多人共用一张床,导致交叉感染的可能性都非常高。那么,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它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应该怎样防治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1.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最早在1983年在澳大利亚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出来,它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种可以在人体胃部长期生活的细菌。微氧环境下,幽门螺旋杆菌呈螺旋状,身体细且长,在5~50μm之间,有非常光滑的细胞壁,有1~5根鞭毛,鞭毛套入鞘内,末端呈球状,粘附在胃黏膜与细胞间隙,它们非常活跃,呈螺旋状移动。1994年,它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类生物致癌因子,2017年再次被列为1类致癌源,目前已确定它是导致胃癌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

2.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幽门螺旋杆菌对生存条件的要求比较严苛,一般来说它会隐藏在牙菌斑、唾液中,也可能存在于胃以及粪便中,往往可以通过人的口腔或粪便等进行传播,因此,人是传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唯一传染源。它的传播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2.1口口传播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就是口口传播。家庭内部共餐时不使用公筷,是造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一条重要途径。有研究显示,胃部幽门螺旋杆菌会残留在唾液中,接吻时交换唾液最为直接,因此,接吻也是传播幽门螺旋杆菌最为重要的一个途径。同时,幽门螺旋杆菌还可以在牙菌斑上生长和繁殖,因此一定要认真刷牙,并且不可以共用牙刷。另外,进食半生不熟的肉制品,也可能会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2.2粪口传播

如果水源或食物被有幽门螺旋杆菌存活的粪便污染,可能饮水者、食用者即有可能会因此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2.3母婴传播

常见的母婴传播方式有口对口喂食、咀嚼后喂食、哺乳不清洁、使用大人餐具、亲吻婴儿口唇等,都可能会导致婴儿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2.4医源性传播

鼻腔、口腔、胃等侵入式检查都有可能会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所以,必须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3.如何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

目前在幽门螺旋杆菌检查中,C13、C14呼气试验均为国际公认的“金标准”,同时也是现阶段用于幽门螺旋杆菌检查中频率最高的检查方法。该检测方法在诊断准确率上可达95%,无交叉感染风险,但假如一个月以内曾经服用胃药、抗菌药或抗生素,可能会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最好择期再实施检测。同时,还可以在胃镜检查时取出一块胃组织,利用这块胃组织实施快速尿素酶检测,或取出组织后进行病理切片染色和培养。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开始检查以前,患者不可以进食刺激性或油腻性的食物,以避免对胃组织造成刺激,对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不利影响。

4.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一定要“根除”吗?

国内外医学指南都曾提出,应结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适应症对其进行检测,换句话说,如果症状不明显,又不在适应症范围以内,不需要频繁实施检测,也没有必要进行根除治疗。具体来说,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的适应症有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合并为黏膜萎缩与糜烂、慢性胃炎合并消化不良、胃黏膜MALT淋巴瘤、早期胃肿瘤曾于内镜下行手术切除治疗的、由于其他病情需要长期通过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有胃癌家族史的、需要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或阿司匹林的人群,另外,还有与幽门螺旋杆菌有关的疾病,比如增生性胃息肉、淋巴细胞性胃炎等。

5.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了,如何治疗?

第一步,要更换牙刷,按时对病人的杯具和洗具进行巴氏消毒,早晚都要使用漱口水。因为漱口水的配方为化学药剂,如麝香草酚、度米芬、复方替硝唑等,具有较轻的杀菌效果。第二步,当家中有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时,应采取分餐制,同时每日每餐后均使用家用消毒柜对餐具进行消毒。由于该细菌不耐高温,因此通过高温消毒的方式可以将餐具上残余的细菌杀灭。第三步,可采用西药治疗,比如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并且与胶体果胶铋、PPI等联合应用,可发挥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6.应该如何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最容易在家庭聚会时感染,因此必须动员所有家庭成员积极预防,要实施分餐制,碗筷都要消毒,平时要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更换牙刷,经常锻炼身体,以提升免疫力,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发生。在外就餐时,如果餐具需要循环使用,又没有及时消毒,很有可能会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另外,父母应该与孩子的餐具分开来使用,更要摒弃以前嘴对嘴喂食、咀嚼后喂食的习惯。根治幽门螺旋杆菌后,也要注意预防再次感染,重点要避免由于日常亲密接触而再次感染。

实际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并不可怕,现在已经具备非常科学有效的检测方式与治疗手段。如果您被感染了,就让专业医师来告诉你是否需要治疗吧。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