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足踝损伤的修复与康复:重新找回正常步态
2023-12-27 16:11:31
作者:唐积平
作者单位: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

踝关节骨折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当患者出现踝关节内、外损伤时,往往会造成内、外踝和后踝的骨折,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多数可恢复正常活动,但仍有少数患者仍存在活动障碍。急性踝关节扭伤一旦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慢性踝关节损伤或踝关节不稳,从而诱发习惯性踝关节损伤,甚至还会影响临近膝关节,所以接受正确的康复治疗是关键。下面就由笔者来为大家讲解足踝损伤的修复与康复方法,帮助踝关节骨折患者重新找回正常步态。

简述足踝损伤的不同阶段

1.急性损伤期:主要是指急性伤后的1~3天内,具体情况需要根据专科医生的医嘱执行。患者在急性损伤期时,需要:(1)保护踝关节制动,采取打石膏、足踝护具等方式限制踝关节活动,让踝关节软组织在相对静止的情况下自我修复;(2)抬高受伤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局部软组织肿胀;(3)使用绷带或贴扎压迫:限制踝关节内水肿和组织出血。

2.亚急性期:主要是指发病后的3天至2周不等,具体时间还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评估。如果患处没有红肿、发热等现象即可进行处理。处于亚急性期的患者,需要(1)适当负重:可依靠拐杖、墙角等,依靠非患侧下肢和上肢来分担患侧的压力来逐渐进行静态下负重练习,以不引发组织红肿、热痛、持续加重为原则;(2)保持血液循环畅通:帮助患者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促进血液流通,提高自身免疫力。(3)慢性期:慢性期是指亚急性期后的阶段,它包括急性踝关节损伤后的慢性恢复期和踝关节反复出现损伤的情况。很多足踝损伤后的治疗止步于足踝部的无痛,这就为足踝部后期的功能下降埋下隐患。慢性期的康复治疗涉及运动范围的练习、肌力提升的练习,以及平衡和本体感觉的练习。

足踝损伤的康复训练方式有哪些?

1.转脚踝练习:(1)保持仰卧或坐卧位,并将患侧腿伸直,脚尖指向上;(2)钩脚使脚尖向上指向鼻尖,然后用力绷脚背指向远方,再向内指向对侧脚,然后向外远离对侧脚,最后用脚尖做画圆运动;(3)注意指向各个方向时都要尽量用力伸,并且只动脚踝不动腿;(4)运动频率:每日3组,每组3-5分钟;

2.弹力带牵拉练习:(1)仰卧或坐卧位,将患侧腿伸直,依次进行踝关节的背伸牵拉、跖屈牵拉、内翻牵拉和外翻牵拉;(2)向后、前、内、外牵拉脚至极限,坚持15s;③运动频率:每日3组,每组10次;

3.勾脚尖练习:(1)采用站立位,将身体靠在墙上,背部贴紧墙面,保持脚后跟离墙面一个半脚的距离;(2)双脚做勾脚尖动作,尽可能勾脚至最大幅度,直至小腿前侧有酸胀感;(3)运动频率:每日3组,每组30~50次;

4.抗阻力量训练:(1)以弹力带为阻力,将其握在手中,之后套在脚上;(2)依次进行踝关节钩脚抗阻力量训练与内翻抗阻力量训练;(3)用力勾到最大位,稍作停顿,缓慢放松;(4)运动频率:每日4-6组,每组20次;

5.提踵离心练习:(1)找一个台阶或凳子,前脚掌踩在上面,让脚跟悬空;(2)快起慢落,要求提踵1~2秒,还原落下6~8秒;(3)力量不足可用健侧足辅助,之后逐渐过渡到单足练习;(4)运动频率:每日3组,每组8-20个;

6.动态平衡练习:(1)单脚站立,微微屈膝,弯腰用手触碰地面;(2)从平地逐渐过渡到不平稳的平面上,比如波速球;(3)运动频率:每日3次,每次3-5组,每组10次。

总而言之,在足踝损伤发生后,首先需要保持冷静,及时前往医院,寻求医师帮助,并根据医嘱循序渐进地接受治疗,在恢复期间,可适当地进行康复训练,逐步恢复足踝功能,促进患处的更快康复,需要注意的是,关节的肿胀会伴随整个康复训练的过程,因此当肿胀突然加剧时,应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避免二次损伤。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