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注意观察大便的性状,记录大便次数,监测体温,如果腹泻症状加重,便中有脓液,要及时就诊。如果腹痛逐渐加剧,且没有减轻的趋势,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连续数天没有排便,则需要考虑是否存在肠阻塞。如果出现了腹痛,而且还不能得到缓解,或者是出现了腹泻,同时还会有头晕、四肢湿冷等症状,需要马上去医院检查。
1.2饮食护理
如果患儿存在呕吐症状,如喝水就吐时,可以暂时禁食、禁水2h,让肠胃休息。这种情况下,如果强行喝水,反而会导致呕吐症状加重。如果患儿口渴,可予以少量水,湿润嘴唇,2h后,可以开始予以温开水,每次10—15ml,每隔15—20分钟一次,如果2次未呕吐,可予以流质饮食,例如米粥,每次饭量是正常量的1/5-1/3,如果呕吐症状消失,可慢慢增加食量,逐渐恢复正常饮食。这段时间内,还可以根据呕吐情况、每日尿量等,适当补液(口服盐水)。需要注意的是,禁食、禁水不能太久,禁食水后仍然呕吐严重,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母乳喂养,还可以适当增加喂奶的次数,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防止出现脱水;针对奶粉喂养的患儿,可以逐渐减少喂食。急性发病期间,患儿应吃蒸熟的苹果,有止泻效果,但应避免吃促进排泄的水果,如西梅、火龙果,以免加重腹泻。患者腹泻期间,要注意少吃蔬菜,特别是含有粗纤维的蔬菜,以免吃太多的食物引起腹泻。小儿患病后通常没有胃口,家长不能强行喂食,要注意多喝水,保持足量的体液,注意避免过度喂养,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对病情的康复不利。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补充体液,避免饮用运动饮料、果汁、自制糖盐水、米汤等。
2.儿童急性胃肠炎的预防
为了预防急性肠胃炎,儿童与家长要注意做好手卫生,饭前、外出回家时、家长接触儿童前要养成洗手的习惯,最好采用七步洗手法,保持手部清洁;保持儿童良好的个人卫生,家长应勤为患儿换洗衣物,家里床单、被罩勤换洗;餐具、容器、冰箱等应保持干净卫生,切勿在食物腐败变质后吃,食物不能隔天晚上吃,水果和蔬菜要洗净再吃;若有急性肠胃炎表现,切勿与病患有过多的亲密接触,例如:拥抱、共用玩具、共用个人卫生用品等。在流感高发期,应尽量避免把儿童带到人多的地方,如外出,应佩戴医用口罩;食用的食品,在食用前,必须彻底清洗,将生食和熟食分别存放,尽可能不要食用残羹冷炙;注意天气变化,秋冬季节做好保暖,适当增减衣物,预防感冒,进入秋天后,睡觉时要把被子盖好;鼓励儿童参与户外活动,适当锻炼,加强身体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住宅要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如果情况允许,可以进行轮状病毒疫苗注射,以预防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胃肠炎。
总之,急性胃肠炎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应做好预防措施,针对急性胃肠炎患儿应予以正确的护理,促进病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