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是指神经系统调控出现紊乱导致下尿路功能障碍,引起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神经源性膀胱引发的问题和症状:包括尿失禁、尿频、尿急、尿滴沥、尿潴留等症状,对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神经源性膀胱若不加以治疗和管理,可能导致尿路感染、膀胱结石、肾损害等严重并发症。
膀胱排尿是人体的重要功能。膀胱就像一个水囊,排尿相当于控制排尿的肌肉协调配合共同完成这个任务。肌肉无力,排不出来,是一种原因。协调不当,也是一种原因。那么怎么办呢?一般来说,留置尿管就可以了,把尿液引流出来。等待其功能恢复(自行或者药物帮助)。但留置时间长了,最容易导致两个问题。其一,尿管毕竟属于异物,膀胱通过尿道与外界相通,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尿路感染;其二,尿管始终联通,膀胱就不储尿,膀胱自身舒缩功能属于废弃状态,用进废退,膀胱就会缩小,形成小膀胱,时间一长,恢复就极为困难了。间歇导尿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在国际上,国际尿控协会把间歇导尿作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首选方法。
间歇导尿通俗的说,就是在清洁的条件下,模仿人正常排尿,每天4-6次,定时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内,排除尿液后拔除,使膀胱能够有规律地排空尿液,模仿了人的正常排尿功能,避免了长期留置尿管所致的尿路感染及膀胱挛缩,是一个很好的治疗方法。
间歇导尿也不是所有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具备治疗条件。其治疗前提条件是:a.患者有足够的膀胱容量,规律饮水,保持24小时尿量在1500ml-2000ml;b.每日最佳导尿次数4-6次,一般来说,理想状态是每次尿液导出量不超过400ml;c.患者病情稳定,不需要抢救、监护治疗或者大量的输液治疗。
实施间歇导尿治疗的步骤
1. 评估患者的情况:在开始实施间歇导尿治疗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泌尿系统功能以及尿液排泄情况等。此评估有助于确定是否适合实施间歇导尿治疗,以及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2. 准备导尿器材:准备一次性导尿管和相关器械,确保其清洁无菌,做到防止感染。同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选择合适尺寸的导尿管。
3. 做好术前准备: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体位,可能需要调整床位或提供额外支撑。同时,为了防止感染,医务人员应洗手或戴上手套,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 进行导尿过程:在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前提下,将导尿管插入患者的膀胱中。插入时要注意角度和深度,以确保导尿管正确进入膀胱,而非其他器官。完成插入后,确保导尿管与膀胱连接紧密,并通过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或利用引流袋自动引流),使尿液顺利排出。
5. 定期更换导尿管:导尿管不宜长时间放置,通常应定期更换,以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医务人员需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更换工作,并对更换过程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6. 监测治疗效果和患者反应:在实施间歇导尿治疗期间,医务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尿液排泄情况,包括尿量、颜色、可能的异常气味等。此外,还应留意患者是否有任何不适或并发症的出现,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间歇导尿的优点是:a.降低感染、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积水以及尿路结石的发生率;b.可以使膀胱周期性充盈和排空,促进膀胱反射的恢复;c.减轻植物神经反射障碍;d.对患者生活、社会活动影响少。
对于老百姓而言,长期留置尿管会使自己始终处于重患者状态,需要照顾,心理状态是依赖性的、胆怯的。而间歇导尿可以使一个患者平时保持一个相对正常生活状态,提高了心理的舒适度,更好的与外界交流,减少了患病以后抑郁的发生率,提高了生活质量,增强了抗病的信心。
间歇导尿是管理和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重要手段,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帮助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它通过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专业的医护人员指导,使患者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排尿问题。然而,尽管这种治疗方法具有许多优点,但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适合接受它。在决定是否接受间歇导尿治疗前,患者需要接受医生的全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