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原因
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体温调节功能下降: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采取全身麻醉,这会导致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同时,如果手术室空调温度调节时温差过大,可能会使机体出现体温下降。
(2)消毒因素:如果手术过程中用酒精消毒,酒精在蒸发的过程中可能会带走自身的热量,此时容易出现体温下降的表现。
(3)手术室环境温度低:如果做手术时手术室温度过低,而机体长时间暴露于温度低的环境中,也会导致体温下降。
(4)输液或腹腔冲洗:手术时大量输注液体,液体未进行加温可能会导机体体温下降。另外,手术时进行大量腹腔冲洗,容易使机体热量大量丢失,这也会导致体温下降。
2术中低体温对机体的危害
在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较高,可能对患者的预后带来危害。因此,在术中出现体温下降时,应及时用棉被或者保温毯给患者进行保暖。术中低体温对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增加感染风险: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低体温的情况,可能会使免疫力有所下降,甚至还会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
(2)出现寒颤:当体温过低时,可能会使患者出现寒战的症状,甚至还会影响到手术的正常进行。
(3)凝血功能受损:体温过低以后,还会使体内的凝血因子异常,从而出现凝血功能受损的现象。
(4)延迟苏醒:由于低体温会降低酶的活性,降低基础代谢,药物的代谢也会减慢,从而影响全麻病人术后苏醒的时间。
(5)增加出血风险:由于体温较低,血小板功能下降,导致凝血功能受损,血液粘滞度增加,易发生出血。严重者由于激活体内的纤溶系统,从而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处理不及时易危及患者的生命。
(6)心律失常或心衰:低体温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增高。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低血钾,从而出现心律失常或引起心衰。
因此,在手术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监测患者的体温,防止出现低体温的情况。
3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护理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护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心理疏导:在手术前或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紧张和焦虑,以避免因过度紧张而引发低体温。
(2)保温措施:在术前可以给予患者一条保温毯,在手术过程中可以盖到身上,防止手术受到影响。同时,医护人员也可以给患者输入保温液,使身体体温保持适宜状态。
(3)控制室温:在手术前,医护人员可以事先将手术房间内的空调打开保持适合的温度,一般控制室温环境温度在22℃-25℃之间。对于新生儿、早产儿、高龄等特殊患者,室温可以适度调高。
(4)体温监测:对于时间较长的手术,可以利用鼻咽、口咽、直肠等处的体温探头,术中持续对体温进行动态监测,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5)主动加温:对于术前评估中易发生低体温的患者,可以通过使用加温毯、暖风机、棉质坎肩袖套等措施主动加温,减少患者热量丧失,避免发生体温降低。
(6)液体加温:对输注的液体、库血及体腔冲洗液进行加温,加温模式有电热条加温、水浴加温等。
以上措施都可以帮助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如果术中出现低体温,医护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纠正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