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爱笑≠不会得抑郁症!快速识别抑郁症倾向超全指南
2024-01-12 14:22:50
作者:刘冉,刘仁俊
作者单位:上海市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
说起抑郁症,你最先想到什么?相信所有人的描述都以沮丧、悲观、自卑为主,事实上,抑郁症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病患症状外显,病患确实会出现悲观消极情绪,失去对所有事物的兴趣;另一方面,病患症状隐藏,病患更善于“伪装”自己,习惯用微笑演示不良情绪,看似乐观开朗活泼,但是内心已经遍体鳞伤。爱笑不等于不会抑郁,我们要全面掌握抑郁症倾向的识别方法,才能尽早察觉自身的异常表现,以免病情恶化,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1.爱笑的人不会罹患抑郁症吗?

抑郁症作为临床较为多见的心理疾病,具体表现为持续性情绪消沉、对日常所喜爱的事物失去兴趣、自我评价低下、存在消极语言举止等。多数人对抑郁症存在固有的标签印象,认为病患都是郁郁寡欢,对生活失去希望的人,而乐观、阳光、爱笑的人不会罹患抑郁症。然而,抑郁症有一套完整的诊断标准,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并不能说每个抑郁症病患都出现消极的状态,不能以个人的外在表现作为判定依据。部分抑郁症病患出现“微笑抑郁症”,“微笑抑郁症”是一种简单说法,主要针对存在抑郁情绪的人将抑郁隐藏起来,戴着微笑面具,让人们误以为自己生活非常愉悦,促使抑郁症无法被他人所发现。此类病患如若没有得到外界及时帮助,更容易陷入孤立无助的局面,使病情不断恶化。

2.抑郁症的发病高峰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全世界10%的人存在浅层抑郁症与抑郁倾向,而超过50%的人都有自杀念想。相关研究指出,在我国抑郁症病患中,与男性相比,女性罹患抑郁症的概率更大,女性发病概率达到65%,超过60%的病患年龄均大于35岁。  

(1)抑郁症发病存在两个高峰年龄段

在国际精神疾病高峰论坛中指出,抑郁症发病出现两个高峰年龄段,即20岁与40岁。在生理层面上,这两个年龄段体现出青春晚期至更年前期的改变;基于心理层面上,当前生活节奏、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生活压力逐渐加大,罹患抑郁症的概率明显增加。

(2)抑郁症的症状具有“3+2”特点

抑郁症并非心情不好,而主要症状表现具有“3+2”的特点,具体为:①情绪消极:主要针对情绪持续消极、难过,高兴不起来;②兴趣下降:过去感兴趣的事情,在抑郁阶段没有任何事情让你提起兴趣;③精神缺乏、动力不足:即便病患一天什么事都没做,始终处于休息状态,依然感觉乏力。除去关键症状,还要至少两条附加症状,才能符合抑郁症判定标准:①睡眠不好,存在入睡困难、睡眠持续困难等问题;②自我评价下降,消极想法长期存在,同时伴随思维反应迟缓、语言表达缓慢、运动行为呆滞等,甚至表现出自杀、致残等极端行为。

(3)抑郁症作为慢性病,容易反复发作

抑郁症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属于一种慢性病,容易反复发作,所以维持治疗非常关键。同时,病患也要学会试着与病魔长期相处,现阶段,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主要以药物疗法为主,原因是药物治疗效果明显,同时还要配合心理治疗、认知疗法等,强化治疗效果。

(4)开朗爱笑的人也会罹患抑郁症

悲观厌世是人们对抑郁症病患固有的标签引导,人们也要知晓“微笑抑郁症”,此类病患因工作需要或者碍于情面、礼数,多数情况下都面带微笑,进而隐藏内心消极悲观的情绪。

3.怎样识别抑郁症

如若一个人情绪消极,可能会出现不想说话、不爱出门、不想换衣服等情况。在“宅”“懒”“烦”“手机不离身”“身材不满”“缺少爱好”等方面,如若你满足4项及以上条件,那么说明可能存在抑郁情绪。抑郁症的形成主要与动力不足、快感消失有关,就好比一辆汽车缺少燃料与动力系统,促使病患难以保持原有生活状态。在严重情况下,病患的生活停滞不前,不但难以维持高级社交工作能力,就连最基础的饮食、睡眠也存在生理性问题,严重情况下形成精神类症状,产生自杀想法。抑郁症的症状不尽相同,每名病患都有显著差异,但是可分为以下几点:

其一,心情低落。这是最为关键的症状表现,主要为持续清晰消极、心态悲观,症状较轻的病患会出现闷闷不乐,愉悦感减少,兴趣缺失;症状较为严重的病患会出现悲观绝望、死去活来。

其二,思维障碍。病患会出现思维迟缓、脑子发空、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思维内容主要以消极悲观为主,甚至病患存在妄想等精神类表现,例如由于躯体不适而怀疑病情严重,也存在关系妄想、贫穷妄想、被害妄想等。

其三,意志活动减少。具体为没有倾向与动力做事。例如生活散漫、不愿意社交、长时间独处,严重情况下不在乎个人卫生,甚至出现不语、不动、不食的情况。

其四,认知功能受损。具体为记忆力减退,无法保持注意力集中,学习费时费力,总爱回想让自己不开心的事情。

其五,躯体症状。具体为睡眠障碍、四肢无力、食欲下降、体重减少、便秘、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

如若您出现以上异常症状,且持续时间超过2周,建议您去往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就医,寻找专业人士判定自己是否罹患抑郁症,且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积极接受抗抑郁治疗,以免病情恶化,影响自身的生活、工作、学业、家庭,做到尽早发现、尽早诊断、尽早治疗,才能早日摆脱病痛折磨!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