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侵害人体肺部而引发的,而结核分枝杆菌也可侵害其他人体部位引发疾病,被统称为“结核病”,只是以肺结核多见。如图1 所示。中国历来是肺结核的高发地区,俗称为“痨病”,但因如今现代医学的发展,似乎已不再“谈之色变”。但其实据数据统计,2022年,我国肺结核发病例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560847例和2205人,其仍是我国发病与死亡人数最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被列为乙类传染病。
2.肺结核的风险因素
2.1主要传播途径
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当肺结核患者张口做出咳嗽、喷嚏和谈话等行为时,就会将带菌微滴从自身呼吸道播散至空气环境,甚至能够停留数小时之久,若他人吸入就可能会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2.2易感人群
已患有艾滋病、糖尿病和尘肺的患者,都是容易感染肺结核的群体。除此之外,一些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化疗患者、老年人、激素和英夫利昔单抗等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者等也属于易感人群,需要每年定期进行肺结核筛查。同时,需要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密切接触的人群,比如他们的家属、朋友,以及医护人员均为肺结核高风险。
2.3生活习惯与环境
当人体营养状况不佳,长期熬夜、存在滥用药物和酒精的习惯,并且卫生条件较差,长时间不打扫卫生,没有勤洗手、勤换衣服的习惯,就会导致免疫力低下,给肺结核可乘之机。同时,当长期处于拥挤、封闭、通风不良的居住环境,并且有吸烟的癖好或者被迫吸二手烟,就容易感染患上肺结核。
3.肺结核防治的常见误区
3.1误以为卡介苗能够避免感染肺结核
卡介苗的主要作用是预防肺结核,并尽可能降低新生儿罹患结核性脑膜炎以及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等重症结核病的风险。其源于经减毒处理的牛结核分枝杆菌,一般新生儿在出生 24 小时内就要接种卡介苗,被誉为“出生第一针”。但接种卡介苗的保护期限一般为10~15年,并不能够终身免疫肺结核的感染,仍需避免与肺结核患者进行密切接触。
3.2忽视肺结核的早期表现
在很多时候,患者会将肺结核的早期症状当成常规感冒、发烧,因为侥幸心理和对肺结核认知不足,而忽视发生肺结核的可能,导致病情加重。肺结核的常见表现有发热、午后低热、盗汗、干咳、长期咳嗽、咳痰较少、容易疲劳和体重减轻等。如果患者出现以上这些早期表现,一定不能忽视,及早前往医院和传染病防治中心进行治疗。
4.预防肺结核的方法
4.1避免与肺结核患者接触
尽量避免与肺结核患者进行接触,尤其是在封闭和拥挤环境,如果必须接触则可以采取面罩等防护措施,避免自身受到传染。
4.2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在饮食上,多吃含猪肝、鱼肝油、韭菜、杏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润肺、保护气管之功效;多吃含大枣、番茄等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能够抗炎、抗癌和防感冒;多吃猪骨、豆腐等含钙的食物,可以增强机体气管抗过敏能力。在生活上,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服,多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
当怀疑自身罹患肺结核,必须及时前往医院及传染病防治中心接受规范的诊治。治疗期间一定要遵医嘱,坚持规范服药,定期复查。由于结核病治疗周期长,很多患者因为自身情况好转就盲目停药,导致结核病复发或者加重,影响康复进程,需要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