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支气管镜操作中突遇大出血,该怎么处理?
2024-01-12 09:10:36
作者:杨丽娜
作者单位:山西运城市第二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随着支气管镜技术的广泛应用,支气管镜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也日益引起关注。其中,突遇大出血是一种严重并紧急的情况,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急需探索一套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以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一、应对支气管镜操作中突遇大出血的处理方法

1 快速停止出血

1.1 确认出血部位

首先需要迅速确认出血的具体部位。支气管镜操作中的出血可能来自于肺组织、支气管壁或血管等不同的部位。通过观察出血的颜色、量和出血部位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出血的来源。

1.2 应用止血措施

肺活检后大量出血,不断由支气管涌出时,一定不要退镜,应保持镇静,使用吸引孔>2.8mm的气管镜,立即吸出积血,并将气管镜先端嵌入出血之段支气管口内。同时,给予吸氧和快速镜下灌入4℃冷盐水2ml 和1: 10 000肾上腺素 2ml反复灌洗,出血仍不止者灌入500~2000U凝血酶局部止血,勿使出血流入正常支气管,以免血液凝固阻塞气道。局部灌注止血效果不明显时,可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必要时可用Fogarty气囊导管置入出血的亚段支气管腔内,球囊充气,出血停止数小时后可以撤出。对黏膜出血可立即行镜下冷冻或烧灼治疗,出血可很快停止。

2 维持通气和氧合

2.1 注意氧合状态

在出血发生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氧合状态。持续大出血可能导致患者的氧合水平下降,出现低氧血症的情况。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气促或皮肤苍白等症状,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以提高患者的氧合水平。

2.2 考虑辅助通气方法

如果大出血导致患者无法维持正常通气,需要考虑采取辅助通气方法。常用的辅助通气方法包括:手动通气:可以使用手动呼吸袋进行人工通气,以确保患者的氧合和通气。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如果患者无法自主维持通气,可以考虑进行气管插管并连接到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术:在极其严重的情况下,出血导致气道完全阻塞无法通气,可考虑进行紧急气管切开术来确保气道的通畅。以上的辅助通气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寻找协助和准备转运

3.1 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协助

当遇到突发大出血的情况时,及时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协助。这包括呼叫急救人员、外科医生、麻醉师等专业人员。他们可以提供更专业的处理方法和设备,并协助将患者转移到适当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3.2 准备转运设备和医疗器械

在处理大出血的同时,需要准备好转运设备和医疗器械。这包括准备好担架、急救包、输液设备、氧气瓶等。在转运过程中,需要保证患者的安全和稳定,确保他们能够及时得到进一步的治疗。同时,还需要准备相关的医疗器械,如血管导管、血液净化设备等。这些设备可以用于进一步处理出血情况,以及进行必要的血液透析或血液置换等治疗措施。

二、支气管镜操作中应急处理措施

1 团队配合与沟通

当遇到紧急情况时,首先需要呼叫支援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包括呼叫急救人员、外科医生、麻醉师等专业人员。他们可以提供更专业的处理方法和设备,并为紧急情况提供支援。在应急情况下,团队的协作至关重要。各个团队成员需要紧密合作,密切沟通,共同制定并执行应对措施。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任务,需要相互协调,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2 急救措施

在应急情况下,需要注意维持患者的气道通畅和呼吸支持。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等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确保患者的头部处于适当的位置,保持气道通畅。如果患者无法自主呼吸,可以进行人工通气,使用手动呼吸袋或连接到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如果患者出现低氧血症,可以给予氧气吸入,提高氧合水平。

在应急情况下,需要注意控制患者的血压,并进行液体复苏。具体的处理措施包括: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及时调整药物来控制血压。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低血压,可以通过静脉输液来进行液体复苏,以维持血液循环。在液体复苏中,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监测来调整液体的种类和剂量。需要注意的是,急救措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