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是常见产后并发症,指阴道分娩24小时内出血量大于500毫升,剖宫产分娩24小时内出血量大于1000毫升。这是比较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可知,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产后出血发生率更高,因产后出血死亡的孕产妇更多。
1.产后出血的西医处理方法
1.1按摩子宫
尽早实施腹部按摩可促使子宫有效收缩,可减少产后出血量。但在出血症状停止后,不能立刻停止子宫按摩,还需间歇性的进行子宫按摩,维持均匀节律,避免子宫再次发生松弛出血现象。如有必要需进行子宫双手按摩,提前清洁消毒双手,一手放在阴道前穹隆部位,将子宫前壁顶住,一手位于腹部对子宫后壁实施按压,同时进行按摩,有节奏、轻柔均匀用力的按摩,可发挥较好止血效果,但禁止长期过度用力按摩。
1.2药物治疗
缩宫素是一线防治产后出血药物,持续静脉滴注给药,滴注速度需根据患者的出血量、子宫收缩情况调整。在催产素受体发生饱和后,药物无法继续作用时,但产后出血治疗效果不佳,则需调整治疗方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常用治疗药物,可促使子宫进行协调有力收缩,但青光眼以及哮喘患者不能使用该药。米索前列醇也可让全子宫出现有力收缩,但副作用比较大,所以过敏体质以及哮喘患者禁止应用。
1.3宫腔填塞
在按摩和用药均无效的情况下,为有效止血,可尝试宫腔填塞。其中宫腔填塞纱布止血具有较好效果,但需保证宫腔塞紧塞满,无一丝空隙残留,才能发挥压迫止血作用。若患者的纱布填塞不满意,则尝试水囊填塞压迫,可持续对子宫作用,促进子宫收缩,关闭血窦,有效止血。
1.4其他治疗
B-Lynch缝合适合在因凝血异常、宫缩乏力与胎盘因素诱发的产后出血治疗中应用,提前进行两手加压预测B-Lynch缝合成功止血概率。若确定概率较高,及时提供可吸收线缝合。若患者通过药物、填塞等方式依然无法有效止血,则建议进行手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与个人需求(比如生育需求)选择手术方法,其中结扎盆腔血管手术、动脉栓塞术。如果这种方法均不奏效,为抢救患者生命,必要时可子宫切除
2.产后出血的中医处理方法
中医学将产后出血纳入“产后血崩”这一范畴中,认为疾病发生和瘀血、血热存在直接关系,临床治疗应该将活血养因止血凉血作为原则。若患者存在失血过多现象,则需从回阳救逆与益气固脱着手治疗疾病。
2.1药酒温服
第一,药酒,由生地黄50克、当归尾50克和黄酒500克构成,将上述中药材全部碾碎,用酒反复煎煮并令药液沸腾,祛除药渣备用。在发生产后血崩后并有腹痛症状后,提供药酒饮用,一次饮用20毫升,温饮,一天3次。第二,菖蒲酒,由一两半菖蒲与两盏酒煎煮成一盏,祛除药渣。在发生产后血崩后温酒,让患者进食前温服,一天三次,可有效止血。第三,普济方,由半盏生地黄汁、半盏益母草、一小盏酒混合,持续煎煮三五次沸腾后,将药酒制作为三服。在患者产后血崩后,嘱咐患者频频服用,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2.2辨证用药
第一,对于产后阴道骤然大量出血、血液颜色鲜红、存在头晕目眩及心悸怔忡等不适症状的气虚患者,提供具有摄血止崩与补气固冲功效的升举大补汤治疗,由白术、乌贼骨、人参、升麻、陈皮与黄芪等药物构成,可发挥理想效果。对于产后阴道骤然大量出血、血液中可见血块、伴有小腹疼痛及血块流出后疼痛症状减轻的血瘀患者,提供具有理血归经与活血化瘀功效的化瘀止崩汤治疗,由五灵脂、三七粉、益母草以及蒲黄等药材构成,可发挥理想效果。
3.小结
产后出血危害性极大,加强产后监测,尽早识别产后出血产妇,尽早提供适宜的中医治疗措施或西医治疗措施,或中西医治疗措施联合应用,可帮助产妇迅速止血,可改善产妇的身心健康,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改善产妇的预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