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体内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
二、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1、保持个人卫生 洗手可以有效去除手上的细菌和病毒,降低感染的风险,在烹饪和进食前,务必洗手,使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清洗双手至少20秒,特别是在接触生肉、禽肉、海鲜等食物后; 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定期清洗切菜板和刀具。 2、正确储存食物 将食物存放在干燥、清洁、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食物受到污染; 冷藏食品应放在冰箱的适当温度下,避免食物变质和细菌滋生; 遵循食物保存时间的建议,不要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物。 3、引用安全水源
水是人体必需的物质,但并不是所有的水源都是安全的。 选择经过净化处理的饮用水,避免饮用生水或未经消毒的水; 注意饮用水的温度,避免饮用过热或过冷的水,以免对胃肠道造成刺激。 4、注意食品来源 尽量选择正规的超市、商店或农贸市场购买食品,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 仔细阅读食品标签,了解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许可证等信息; 过期食品可能存在细菌滋生的风险,应避免购买过期食品。 5、生熟食分开
生食和熟食应使用不同的切菜板和刀具、分开烹饪、分开存放,以避免交叉污染。
6、煮熟食物 煮熟食物可以有效地杀灭病原体,减少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尤其是肉类、禽类和海鲜等易受污染的食物,应该彻底煮熟; 对于蔬菜、水果等食物,要用流动的水充分冲洗干净,去除表面的农药残留和细菌,以确保食物的安全性; 烹饪食物时,要注意卫生,使用干净的厨具和餐具,避免交叉污染。 7、不吃过期变质食物
过期变质的食物可能会产生细菌、霉菌和毒素等有害物质,食用后容易导致食物中毒。 定期检查食物的保质期,及时清理冰箱中的过期食物; 对于外观异常、有异味或变质的食物,应该果断丢弃,以免食用后引发食源性疾病。 8、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保持饮食的多样性,不要偏食,摄入各种营养物质,增强身体免疫力;
(2)注意适量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
(3)避免食用过多的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胃肠道,增加食源性疾病的风险。
9、注意饮食安全知识
(1)了解常见的食源性疾病症状,如腹泻、呕吐、发热等,一旦出现症状要及时就医;
(2)关注食品安全新闻,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增强自己的食品安全意识。
预防食源性疾病并不难,只要我们掌握一些简单的预防方法,就能在轻松享受美食的同时保持健康。让我们从注意个人卫生、选择新鲜食材、正确储存食材、正确烹饪食物、合理搭配饮食等方面入手,有效地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