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如何用药
2024-01-09 12:27:56
作者:李婕
作者单位:崇州人工智能康复医院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常表现为无规律性腹痛,属于中医胃痛范畴。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其治疗涉及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通过药物治疗和其他辅助疗法的结合,旨在缓解炎症、改善症状,为患者提供更全面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胃部健康带来新的希望。以下是在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及治疗方法。

西医药物治疗

慢性胃炎的西医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PPI)、H2受体拮抗剂等,针对不同病因和症状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抗生素治疗

慢性胃炎的部分病例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医生会根据临床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

阿莫西林(Amoxicillin):作用于细菌细胞壁合成,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胃黏膜感染。

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用于消化道幽门螺杆菌感染,常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如质子泵抑制剂(PPI)。

质子泵抑制剂(PPI)

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愈合,是慢性胃炎治疗的重要药物。常用的PPI有:

奥美拉唑(Omeprazole):可降低胃酸的分泌,减轻胃部不适,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泮托拉唑(Pantoprazole):与其他PPI类药物一样,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症状。

H2受体拮抗剂

H2受体拮抗剂也可以减少胃酸分泌,用于治疗胃炎症状,但在临床上PPI更常用。常用的H2受体拮抗剂有:

雷尼替丁(Ranitidine):可以减少胃酸分泌,用于治疗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

中医药物治疗

中医药物治疗慢性胃炎侧重于调理胃气、保护胃黏膜,减轻炎症及相关不适症状。中医治疗慢性胃炎常常使用中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治疗方式:

理气和胃药物

保和丸/胃苓丸:主要成分包括砂仁、陈皮、茯苓等,有理气和胃、调和胃气的作用,对胃脘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香砂养胃丸:由香砂、白术、甘草等组成,有助于调和胃气、缓解消化不良和胃部胀满感。

清热解毒药物

黄连上清丸:包括黄连、黄芩、泽泻等,有清热解毒、和胃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伴有胃热症状者。

养胃滋阴药物

养胃益气汤:由人参、黄芪、白术等组成,有益气养阴、滋润胃肠黏膜的作用,适用于慢性胃炎伴有胃气虚弱者。

调整消化功能药物

生姜黑糖水:中医认为生姜具有温中散寒、促进消化的作用,常用来缓解消化不良、胃寒等症状。

山楂片/山楂饼:山楂有助于改善消化、促进胃肠蠕动,对于胃部不适有一定缓解作用。

胃肠道保护剂

中药常用黄芪、党参等成分,以配合西药胃肠道保护剂,共同调理肠胃。黄芪被认为具有益气健脾、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而党参则有助于调和气血、滋阴养胃,有助于改善胃部不适。这些药物可增强肠道免疫力,改善胃肠黏膜状态,提高其抵抗力和修复能力。

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针刺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使用细针刺激,调整人体的气血平衡,促进身体的自我调节和愈合。选择穴位如足三里、内关等,可以调整胃肠功能,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状。

艾灸:艾灸是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热量,刺激特定的穴位,以温热的方式促进穴位和经络的舒缓。选择胃经、脾经等穴位进行艾灸,有助于舒缓胃部不适感,改善胃肠蠕动,促进气血流通,有利于胃部的舒缓和修复。

结束语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在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治疗过程中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和监督,中西医药物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制定,辅以艾灸、针刺等中医治疗方法,再加以调整饮食生活方式等重要的治疗环节。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