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由于新时代的压力,生活作息都不是很好,许多人由于过度加班和应酬,会导致肠胃不舒服,严重的人还会出现结肠息肉的状况,这些都是非常不好的疾病,会对生活和工作状态造成很大的影响。那么,结肠息肉的表现和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怎样才能有效地预防?让我们来看一看。
结肠息肉的信号
结肠息肉是指结肠内有一个突出于肠壁的息肉,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因此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症状表现,而且症状也比较明显,现在就给还不太了解结肠息肉症状的朋友们详细介绍一下。
1.便血:患有结肠息肉的人,由于肠道中的粪便运动,对息肉产生挤压、摩擦,从而引起出血,出血可能是间断性的,也可能是大便表面带血,多呈鲜红色,部分患者会出现继发炎症感染,也会出现粘液便或粘液血便,若息肉生长在肛门附近,则会导致息肉脱出肛门。
2.大便习惯的变化:由于结肠炎症导致息肉,还可能伴有胃肠道功能紊乱,表现为便秘或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时间也会发生变化,尤其是交替出现便秘与腹泻更需要引起注意。
3.大便性状不正常:正常人的大便性状多是圆形,但如果有结肠息肉,大便就会变细或扁平,这主要是因为肠道内的息肉挤压所致。
4.腹部疼痛:在结肠息肉的患者中,腹部疼痛是一种很少见的现象,通常情况下,如果结肠息肉发生腹部疼痛,说明病情很严重,在临床当中发现一些较大息肉没有及时治疗的话可以引起肠套叠,从而引起肠梗阻性腹痛。
5.结肠脱垂:如果是息肉比较大,或者是息肉比较多,由于结肠息肉的重力关系,会对肠道粘膜造成牵拉,使肠道粘膜逐渐脱离肌层。当患者排便时,就会使蒂基粘膜层松弛,严重者可并发直肠脱垂。
6.肠道刺激症状:因为肠道的蠕动,导致息肉受到刺激,患者会出现阵发性腹痛、腹胀、食欲减退等情况。
结肠息肉的形成原因
1.饮食性因素: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和低纤维食物者大结肠息肉发病率显著增加。
2.胆汁代谢紊乱: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以及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汁的流向和排出时间发生改变,大肠内胆汁酸的含量增加。
3.遗传因素:大约10%的大肠癌患者有家族患癌病史。类似地,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一名患者患有腺瘤性息肉,那么其家人患上结直结肠息肉的几率也会显著增加。
4.肠道炎性疾病: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是导致炎症性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肠道血吸虫和肠结核等,也见于结肠手术后吻合口部位。
5.基因异常:家族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第5对染色体长臂内一种被称为APC的等位抑癌基因的功能丧失和缺如有关。
如何有效预防?
1.戒烟戒酒
要想防止结肠息肉的发生,一定要从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开始,同时要注意戒烟、戒酒。事实上,只要戒烟成功,5年后世界上患有癌症的人群也可以有效的减少。其次,不要饮酒过多。烟草、酒精都属于酸性物质,长期抽烟饮酒,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2.注意日常饮食
要防止结肠息肉,日常饮食中要尽可能避免食用太咸、太辣、过冷、过烫的食物,年老体弱的人要注意多食用具有防癌作用的食物,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3.注意劳逸结合
要想防止结肠息肉,首先就应该拥有良好的心态,在中医看来,压力太大,人体的免疫力会慢慢降低,还会造成内分泌失调,身体代谢紊乱,甚至可能会出现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太大还会造成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瘀。
4.加强锻炼
加强体育锻炼,可以有效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就可以把体内的酸性物质完全的排出,避免形成酸性体质,可有效预防结肠息肉。
5.保持规律生活
长期熬夜玩手机、打麻将、夜不归宿等不良的作息习惯都可能导致体质出现酸化,平时要注意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让自己的身体处于弱碱性状态,这样才能避免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