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唇裂术后鼻畸形的矫正手术体会
2023-12-08 19:28:35
作者:蓝春慧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先天性唇裂属于常见先天性畸形,也是常见整形外科问题,主要症状是上唇裂开。多数患者在确诊唇裂后,临床会建议患者尽早进行修复手术。但临床发现,很多单侧唇裂婴幼儿在进行唇裂修复手术后,出现鼻畸形这一问题。

  鼻畸形的存在,不仅会再次对患者、家属造成打击,而且会对患者面容美观度与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刺激,甚至导致患者持续自卑,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在发现鼻畸形后,需进行二期鼻部整复手术,纠正鼻畸形。医生配合及手术设计想要保证唇裂术后鼻畸形矫正手术效果,医生与患者家属之间必须相互积极配合,在进行手术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基于患者情况设计符合患者需求的手术方案,保证矫正手术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在拟定方案、确定矫正手术针对性的同时,准备进行手术。若患者属于单侧唇裂,在唇裂修复手术后出现鼻畸形,鼻畸形的诱发原因比较复杂,但纠正方式具有多元化。以往临床多在发现鼻畸形后,及时通过鼻翼软骨悬吊术等单纯性手术纠正,可起到一定纠正效果,但多数患者的纠正效果并未达到预期。为保证鼻畸形充分修正,消除鼻畸形对患儿身心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需基于患儿的鼻畸形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矫正修复手术,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手术效果。

  结合临床实践我们可知晓,唇裂手术后继发鼻畸形的原因是梨状孔外侧止于鼻翼基底、软骨外侧脚的纵行纤维出现挛缩牵拉现象,源于鼻翼基底的口轮匝肌纤维朝外侧牵拉,上述病理表现让患者的鼻翼软骨、鼻翼内外侧皮肤出现不协调,最终对鼻小柱、鼻尖部位、鼻孔对称性造成影响,构成鼻畸形。

  为保证手术效果,应该在矫正手术之前,全面检查患者的唇裂部位与鼻畸形部位,综合分析鼻畸形发生原因与现今存在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基于分析结果拟定综合矫正手术方案,最大程度上提高手术效果。完成手术设计后,还需选择患者的鼻畸形矫正时间。若患者是婴幼儿,鼻翼软骨纤细弱小,正处于生长发育状态,进行过度解剖,会造成较大创伤,不利于术后生长发育,有很高概率再次手术。

  所以,建议鼻畸形患者在12岁及以上时进行矫正手术,避免手术影响生长发育。护士配合及手术方案在明确鼻畸形患者的实际情况后,可结合患者病情展开综合性、全面性、针对性矫正手术治疗,该阶段,护士需做好配合工作。术前辅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包括血尿常规以及凝血功能等,基于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手术耐受性,预测手术期间可能发生的异常现象,及时处理相关问题。

  结合手术要求,指导患者家属提前禁食禁饮,辅助患者完成麻醉。考虑到手术操作比较精细的问题,需提前调节室内温湿度,运用综合保温措施,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手术方案:第一,设计手术切口,基于V-Y成形术以及Z成形术两大原理设计患者的手术切口,尽可能个体化,实现手术疗效满意。第二,修复患者的鼻孔宽大问题以及基底凹陷问题,提前测量健侧鼻孔大小,获得准确测量结果后定位基底凹陷部位,设计宽度适宜的梭形手术切口,将凹陷部位的组织一一切除。结合患者疾病特点与病情需求,选择在切口两端部位分别制作一定角度附加手术切口,让手术切口形成“Z”形。切口制作完成后,将两三角瓣先开,对鼻翼外脚实施充分游离,交叉缝合两个三角瓣,让鼻孔缩小,让鼻翼外脚超内旋转,实现复位,同时矫正基底凹陷问题。第三,抬高患者的鼻小柱、鼻尖,将患侧鼻翼软骨塌陷问题一一矫正。定位患者的鼻小柱基底部位、鼻孔边缘内侧部位,制作一道“V”字形手术切口。

  将皮肤切开后,体系“V”形皮瓣的尖端,在鼻翼软骨上方进行游离操作,松解并充分显露患者的两侧大翼软骨,令患侧的鼻翼软骨充分游离至梨状孔外侧,让牵拉挛缩带充分松解。确定鼻翼软骨充分松解之后,可发现患侧鼻翼软骨内脚短、窄,分离鼻尖部位两侧鼻翼软骨。将患侧鼻翼软骨的内脚一一切断,将其上提,充分分离患者的鼻翼软骨,并居中靠拢,对鼻翼软骨实施有效缝合与固定,促使鼻尖抬高,密切观察鼻尖形态及鼻孔形态,调整悬吊缝合,实现鼻尖居中以及鼻孔形态对称。达到上述目标后,Y字形缝合V形手术切口,延长患者的鼻小柱,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适当修整鼻翼部位的多余皮肤,让患者鼻尖部位更完美。

  手术完成后,需在患者的两侧鼻孔中放置大小适宜的硅胶管,术后1周拆线,鼻孔中的硅胶管尽量保留2星期,让鼻孔形态更完美。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