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
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在我国乃至全球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健康问题。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是我们常说的“脆性骨折”(脆性骨折:自发性或因轻微外力而造成的完全性骨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统计60岁以上的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56%,女性发病率可达为60~70%。2013年IOF(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报告:全球每3秒钟有1例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约50%的女性和20%的男性在50岁之后会遭遇骨质疏松性骨折。脊柱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其他常见部位为髋部骨折、腕部骨折),其中90%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发生在胸椎和腰椎。
诊断方法要诊断一个骨质疏松椎体骨折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史:近期跌倒、抬重物或者轻微外伤的经历,也有部分患者没有外伤史。2.症状:多数表现为局部疼痛,性质较剧烈,多位于骨折附近,严重者可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神经压迫症状。3.体格检查:最常见的是活动受限,无法翻身,站立和行走困难,严重者只能坐轮椅或者卧床,也可出现驼背畸形。4.影像学检查:X线片可以看到椎体变扁,CT上显示椎体骨折线,MRI对于骨质疏松骨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可以区分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5.骨密度检测:常用的是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根据WHO标准,骨密度T≤-2.5SD为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有哪些危害?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往往是剧烈的疼痛,站立和活动时明显,平卧休息可减轻,严重时无法翻身活动,给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椎体的骨折块移位可造成神经压迫,引起肢体麻木、疼痛,最严重可导致驼背畸形、瘫痪、大小失禁。很多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老年患者因为要长期卧床而出现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显著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如果骨质疏松的程度比较轻微,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可以通过日常护理的方式来改善,平时需要多注意休息,避免做劳累的体力活,也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否则可能会导致病情持续发展。如果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状比较严重,出现了明显的骨骼疼痛症状,可以通过热敷的方式来缓解,以免病情持续发展,也可以适当进行按摩,能够加速血液的循环。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碳酸钙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补充体内所需要的钙元素,同时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维生素D滴剂、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补钙的效果。如果患者骨质疏松的程度比较严重,出现了明显的骨骼畸形,可以通过手术切开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从而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在微创手术广泛应用之前,保守治疗是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最主要的治疗方案,但大多数的老年患者很难耐受4~6周的绝对卧床,而长时间的卧床制动使得本就很差骨骼质量进一步恶化,还会导致肺部感染、泌尿系统等并发症。微创手术治疗体现出的优势微创领域,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方法有:后路小切口微创术、“骨质疏松性骨折镜微创术、骨质疏松性骨折孔镜微创术。这些方法对病人创伤小、痛苦少、效果好、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具有多方面的优势:1.不开刀——注射式疗法:即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在透视下通过经皮插入一根细针,注射医用骨水泥以复位骨折、稳定脊柱,达到即刻消除疼痛、术后次日可下地活动、出院,以避免老年人长期卧床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等目的。创伤小:切口仅为3~5mm,避免传统后路手术对椎管和神经的干扰,不咬除椎板,不破坏椎旁肌肉和韧带,对脊柱稳定性无影响。2.风险小:仅做局麻麻醉,术中人病对疼痛麻木反应准确,故不伤及神经和血管;且出血很少。要注意的问题微创虽具有优势,但在手术前还需要完善血常规检查和尿常规检查,同时也需要做影像学检查等,要明确个人的体质是否可以手术以及确定手术的具体方法。在恢复期间要定期做复查,做好感染炎症的预防工作。预防很关键微创手术可以安全快速的治疗局部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但全身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同样重要。对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合理应用药物治疗,可促进骨折愈合,使病人早日离床锻炼,延缓骨质疏松的进一步发展,有效减少再次骨折发生,改善病人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