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是近年来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在临床医学概念中,人体的脑组织由于各种原因出现脑血管阻塞而导致缺血性软化或者坏死,即为脑梗死。这种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非常高,比较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中老年人一旦患上脑梗死,其本身的自理能力就会严重下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医治,则会在患病后期出现多种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另外,脑梗死的患病人群还在向年轻化群体扩张,近年来很多年轻人也出现了脑梗死的症状,因此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脑梗死疾病的预防工作。一、脑梗死的主要症状脑梗死的早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吞咽出现困难,饮水时容易呛咳等,因为早期症状表现不是很明显,或者说没有对患者生活造成很大的困难,于是很多患者都没有进行有效治疗;出现早期症状不进行及时治疗的话,脑梗死病情就会逐渐恶化,患者会慢慢丧失语言能力,对周围人事物的认知功能明显下降,面部和四肢会出现间歇性麻木感,疾病晚期还会出现脑疝等并发症。
另外,急性脑梗死近年来在年轻人群体中属于高发疾病,年轻人如果出现四肢无力,走路不协调等症状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危及生命。二、脑梗死的预防措施(一)警惕心脑血管疾病。脑梗死是发生于患者脑组织的危险系数比较高的疾病,很多心脑血管疾病也非常容易引发脑梗死症状,因此临床上确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并且患者本人和家属要对疾病的治疗进度保持关心和重视。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等都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范畴,这类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非常高,而且引起脑梗死症状的概率也比较高。所以,患上这类疾病的患者一定要配合医生进行长期的、正规的治疗,以免病情恶化。(二)预防性输液尚需谨慎。对于患上短暂性脑缺血疾病的患者来说,引发脑梗死的概率也比较大。部分心脑血管患者对于自身的病情非常重视,尤其患者群体中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很多老年人在季节变换的时候都会担心自身病情的反复。为了不给家属造成额外的负担,部分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会在季节变换的时期去诊所进行预防性输液治疗。
这种预防性输液治疗尚没有得到医学界权威专家的临床验证,因此请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谨慎选择。(三)警惕季节变化。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的退化,自身的免疫力也在降低,当外界气温骤变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各种病症,其中以季节性感冒最为常见。而老年人患上季节性感冒之后,由于各个器官功能的恢复期较长,因此也特别容易引起一系列基础疾病的复发,其中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上文已经提到,部分老年人采取预防性输液的措施没有得到医学专家的临床验证。
那么在季节交替时期,为了预防脑梗死的发生,老年人应该时刻关注气温变化,注意保暖,适当运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四)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为了预防脑梗死,作为疾病高发人群的老年人,应该注意饮食规律,并保持饮食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能暴饮暴食,饮食宜低脂、低盐、低热量,并且还要戒掉烟酒等不良嗜好,保持适量运动。很多罹患急性脑梗死的年轻人大多是生活习惯不好的年轻人,他们基本上都在日常饮食方面存在不规律现象,而且还经常熬夜打游戏,这样会加重脑组织的负担,继而引发脑梗死。
因此想要预防脑梗死的发生,首先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规律的饮食习惯,其次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的运动可以让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总结以上为大家介绍的都是脑梗死的常见症状和预防措施,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现代社会竞争压力比较大,请大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旦发现自身出现不适症状时,请立刻前往正规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远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