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手脚忽然长包,可能是骨软骨瘤作祟
2023-12-08 00:28:39
作者:王雯莹
作者单位: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四 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

  家长:“医生,我家小孩手杆上长了一个包,不痛不痒,梆硬的,是啥子哦!”医生:“不要急!我们先打个彩超看看情况。”病例1:男,2岁,因左大腿肿块申请彩超检查。超声表现:左侧股骨远端后侧骨皮质凸起,范围约14×6mm,其前方见低回声,CDFI: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超声提示:左侧股骨远端后侧骨皮质凸起伴低回声(骨软骨瘤可能,建议X线检查)。X线表现:左侧股骨下端后份可见一骨性突起,大小约1.0×1.6cm内有骨小梁,皮质、髓腔与股骨相延续。骨软骨瘤可能,或其它。病例2:男,13岁,因右上臂肿块申请彩超检查。

  超声表现:右上臂患者所指“包块”处肱骨上段骨质凸起,范围约16mm×13mm×10mm,周边可见低回声环绕,CDFI: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上臂肱骨上段骨质凸起伴周围低回声(骨软骨瘤待排,建议X线检查)。X线表现:右肱骨上段见2.1cm骨性小突起,骨软骨瘤可能,或其它。

  骨软骨瘤到底是啥病?骨软骨瘤又称骨软骨性外生骨疣,是指在骨表面覆以软骨帽的骨性突出物。为相对常见的肿瘤,占国内良性骨肿瘤的31.6%,占全部骨肿瘤的17%,可单发或多发,单发多见。缓慢增大的无痛性骨赘几乎是临床唯一的症状。单发性骨软骨瘤多发生于长骨干骺端,典型的生长方向是远离附近的关节而朝向骨干,即背离邻近的关节方向生长。肿瘤由骨性基底、软骨帽和纤维包膜三部分构成。骨性基底可宽可窄,内为骨小梁和骨髓,外有薄层骨皮质,两者均与起源骨相应的骨质相连续。软骨帽位于骨性基底的顶部,为透明软骨,其厚度一般随年龄增大而减退,至成年可完全骨化。骨软骨瘤患者均无骨膜反应、骨质破坏及周围软组织肿块。超声具有实时、无辐射、价格低廉、可重复性好的优点,随着超声技术不断发展,且小儿骨质透声较成人好,高频超声在小儿肌肉骨骼检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骨软骨瘤行超声检查时无需特殊准备,适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备高频线阵探头(频率5~12MHz)。患儿于安静状态下,应用超声对病灶及周围软组织行横切面及纵切面扫查。

  超声检查肿瘤顶端略为膨大或呈菜花状,或呈丘状隆起。软骨帽呈月牙状或镰刀状的低回声是超声诊断骨软骨瘤较特异性的声像图特点,彩色多普勒显示软骨帽无明显血流信号。儿童和青少年因骨生长活跃,软骨帽厚>2cm、可达3cm,但儿童软骨帽的厚度大于3cm,就必须要警惕恶变的可能;而成年因骨生长缓慢停止,软骨帽通常<1cm、可完全缺乏,因此成人软骨帽厚≥2cm应高度怀疑软骨肉瘤。当软骨帽增厚且表面不光整、连续性中断或出现缺损,周边见回声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可见大量由软骨钙化形成的斑片状强回声时,要高度怀疑软骨肉瘤变的可能性,约1%的单发性骨软骨瘤会发生恶变。

  骨软骨瘤表面因挤压或摩擦常有滑囊,可出现骨软骨游离体,超声可以较好地发现滑液囊的形成。儿童细胞分裂活跃,对放射线十分敏感,辐射暴露后可能会增加致癌风险,且年龄越小风险高。而超声检查无辐射、安全可靠,可作为骨软骨瘤重要的诊断方法。骨软骨瘤的X线典型征象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X线只能显示骨性部分,无法显示软骨帽,且无法显示肿瘤周围软组织情况。CT和超声检查均可以显示软骨帽,但超声可更清楚地显示软组织情况,很容易区分肌腱肌肉、神经及血管等软组织,尤其是彩超对血管的显示较佳,可以明确肿瘤是否对周边软组织造成挤压或者破坏,肿瘤及周边的血供情况,可以显示软骨帽的血流信号情况,这可能有助于判断是否发生了软骨肉瘤改变。

  儿童期骨软骨瘤的软骨帽较厚,且软骨化骨活跃,此时手术须彻底切除病灶,以避免术后肿瘤复发。因此,在X线初步诊断骨软骨瘤后,手术前可采用超声检查准确定位,避开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等软组织结构,降低手术风险。术后超声检查可显示肿瘤是否切除完全,有无瘤体及软骨帽残余,并且可对是否存在手术并发症及病情复发进行详细的追踪评估。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