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流感季节不要慌
2023-12-08 01:06:20
作者:杨静
作者单位:河北省儿童医院 药学部

  流感是什么?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属于丙类传染病。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以冬季、春季多见,主要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起病。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

  流感是如何传播的?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流感主要以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为主,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大约存活半小时,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可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途径也可感染。在人群密集且封闭、通风不良的场所,流感也可能以气溶胶形式传播。

  流感的症状

  流感病毒潜伏期常为1~4天(平均2天),儿童往往突然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体温可达39~40°C,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部分人的症状轻微或者没有症状。大多数无并发症的甲流患儿症状在3~7天缓解,但咳嗽和体力恢复常需1~2周。轻型患者发热不超过39℃,症状较轻,病程为2~3天。流感需要当心并发症,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严重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休克等。儿童流感并发喉炎、中耳炎、支气管炎要比成人多见。

  流感怎样预防

  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可以显著减少感染的风险以及改善感染后的症状,从而降低接种者感染流感病毒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但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需每年接种流感疫苗。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生活办公环境整洁、通风良好,流感流行季节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3.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打喷嚏或咳嗽时,用上臂或纸巾遮住口鼻,其后洗手;4.出现流感样症状时,主动自我隔离,外出公共场所宜戴口罩。

  奥司他韦每年的流感季节奥司他韦就会成为主角,但是对奥司他韦的了解又有多少呢?奥司他韦是一类神经氨酸类似物,特异性抑制神经氨酸酶,对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有治疗和预防的作用。不过,药物只在出现症状后的48小时内使用才有效,它们可以减轻症状,并可缩短发热持续时间以及从患病到能够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但仅能缩短一天左右。对于部分人群,这些药物非常有效。如果已经超过48小时,通常作用不大,服药不太可能带来太大益处。但如果病情严重、或是住院患儿、或是有发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则超过48小时仍然可以考虑使用。

  奥司他韦的服用方法

  用于治疗时,一天两次,服用5天。成人和13岁以上青少年的推荐口服剂量是每次75毫克,每日2次。儿童对1岁以上的儿童推荐按照体重-剂量服用,体重≤15 kg 30mg,每日2次;体重>15-23kg 45mg,每日2次;体重>23-40kg 60mg,每日2次;体重>40kg 75mg,每日2次。如果任何时候忘记服药,应尽快补服。但是如果离下次服药时间不到2个小时,就不要补服了,按正常服用下个剂量就好。不要把两次剂量一起服用。用于预防时,一天一次,服用7-14天不等。

  奥司他韦的副作用

  身边有朋友说奥司他韦副作用大,不敢给孩子吃,在奥司他韦治疗儿童流感的临床疗效评价中,恶心和腹痛是接受奥司他韦治疗的儿童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所有不良反应均为轻度至中度。奥司他韦总体安全性良好。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大概在15%左右。儿童中呕吐发生率最高,通常是偶尔一次发生呕吐,或在服药的前几个剂量时容易发生,一般1-2天后,这种呕吐的情况就会缓解。虽然奥司他韦对于儿童流感的预防和治疗是安全的,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奥司他韦只对治疗流感有效,对治疗普通感冒是完全无效的。婴幼儿、老人、孕妇以及哺乳期妇女、慢性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流感冒病毒药物。奥司他韦不能代替接种流感疫苗的预防功效,流感疫苗接种后其免疫力可维持数月到一年,在流感大流行期间普遍接种可明显减少流感病毒的传播。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