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潜伏在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后引起的带有强烈痛感的皮疹。超过70%的患者在皮疹出现前存在前驱症状,如轻度发热、全身不适、一侧皮肤局部出现针刺样、电击样或烧灼样疼痛,通常持续数天至数十天。带状疱疹之所以叫“缠腰蛇”,还是因为它多起于腰间,但是它并非只长在腰部,也会出现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比如:眼带状疱疹、耳带状疱疹、内脏带状疱疹等等。
带状疱疹临床表现主要有哪些?
早期感染带状疱疹病毒后可有轻度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也可无前驱症状。典型临床表现为沿皮节单侧分布的成簇性水疱伴疼痛,研究显示好发部位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及腰骶部神经相应的皮节。患处先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成簇状分布且不融合,继而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严重病例可出现大疱、血疱、坏疽等表现。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区域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为3~4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带状疱疹的并发症有哪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国际上对其定义尚未达成共识。根据较为公认的德国S2k指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出现皮疹后持续超过90天的疼痛。而国内目前采用的是2016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共识中指出现皮疹后持续超过30天的疼痛。带状疱疹患者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5%~30%,多见于高龄、免疫功能低下、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患者。
一般前驱期疼痛越重、水疱越多、皮损面积越大、疱疹期疼痛越严重、水疱持续时间越长或皮疹消退时间越长,年龄越大、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容易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一般都是一种疼痛为主,或多种疼痛并存,常干扰患者的睡眠、情绪,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严重时可导致精神障碍和抑郁。30%~50%的患者疼痛持续超过1年,部分病程可达10年或更长,甚至伴随终身。
带状疱疹如何治疗?患病早期可进行抗病毒治疗促进皮损恢复,防止皮损区感染,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治疗疼痛!疼痛的规范治疗一定要贯穿于整个带状疱疹治疗的始终。因为长期的疼痛会让大脑对“疼痛”产生记忆,引起中枢敏化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早期、足量、足疗程的应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抗惊厥药物及镇痛药的使用很关键。除了规范的药物治疗外,神经阻滞、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脊髓电刺激等治疗技术也可快速缓解疼痛、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大大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等。带状疱疹的各类治疗手段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疼痛科均已成熟开展。
带状疱疹怎么预防?接种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疾病最经济、最有效、最简便的手段。不仅能降低疾病发生风险,还能节省治疗费用。推荐年龄在50岁及以上且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无论个体是否有水痘感染史或接种水痘疫苗)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除了疫苗预防外,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睡眠,增强自身抵抗力。注意饮食,常运动,合理膳食,注意营养均衡,增强抵抗力,养成日常运动好习惯,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