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伤口可以分为几类?
大多数人的意识中对于伤口的理解都是皮肤破坏,例如刀刺伤、手术切口、烫伤等,对于伤口如何分类并不了解。伤口分类有很多种方法,按时间可分为急性伤口、慢性伤口,即突然发生、快速愈合的伤口,伤口有炎症,愈合较慢或难以自行愈合的伤口。如果根据伤口是否有污染可以分为清洁伤口、清洁污染伤口、污染伤口及感染伤口。
二、伤口处理基本原则
对伤口进行处理时的基本原则是按照正确的步骤。处理伤口的第一步是“清洁”。可以对伤口应用生理盐水冲洗,身边没有生理盐水时,可以暂时用流动的水冲洗,然后到正规医院接受处理。使用医用的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对伤口进行清洁。清洁最开始从伤口的中心处,逐渐向外清洁(画圈)。肉眼能够看到的污物都需要利用棉签清除干净,例如泥沙、碎屑等。伤口处污染比较严重时,污物量大、难以清洁时,需要先使用碘伏进行伤口消毒。然后使用生理盐水将碘伏冲掉。另外,对伤口换药前也必须清洁伤口,包括上次残留的药膏、药物、渗出的血液、组织液等。第二步是涂抹药物,一般使用抗生素药膏。使用药膏不能盲目,不要随意到药店购买,应该听取医生的建议,遵医嘱用药。伤口污染比较小或者比较清洁的情况下,在冲洗后可以将敷料盖好并包扎。可以不使用消毒药剂(碘伏)。需要涂抹药膏时可以使用医用无菌棉签蘸少量的外伤药膏,均匀地涂抹在伤口上,薄薄一层即可。如果伤口涂药需要厚敷时,医生会明确告知,听取医生建议即可。第三步是包扎伤口,主要是避免伤口暴露在空气中而感染。从伤口愈合的条件上看,适当的湿润是有利的。伤口渗出的一些分泌物中有特殊的成分有修复作用,包含生长因子。包扎伤口以后,如果发现伤口处有渗液,不要打开包扎并擦干、风干伤口,让伤口自然渗液即可。伤口不断愈合的过程中渗液会越来越少,伤口随之干燥。伤口完全愈合,长出新肉、新皮以后,伤口处会自然而然的恢复自然的干爽状态。第四步是更换敷料、换药。次数需要根据伤口的深浅、严重程度进行确定。普通的伤口一天换两次药,较小的伤口,隔天换一次药即可。具体换药频次应该听取医生建议。经常换药并不会对伤口愈合起到促进作用,反倒会增加感染风险。
三、处理伤口的小技巧
处理伤口看似简单,其实其中有很多学问,有很多技巧。第一,使用碘伏对伤口进行清洁、消毒,产生的刺激比较小,并且有非常好的效果。第二,伤口有新生肉芽,需要清洁、换药的时候,伤口覆盖使用凡士林油纱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也可以使得伤口处渗出的组织液量减少。第三,小伤口发生感染的概率比较低,包扎的时候一般使用普通的无菌纱布包裹住伤口就可以了。包扎前用清水或者生理盐水进行简单的冲洗,肉眼看不到污物即可。第四,如果伤口比较大,皮肤有缺损,处理伤口时要用生理盐水反复清洗,并且需要进行伤口消毒,避免感染。包扎伤口是选择凡士林纱布,可以促进肉芽生长。包扎伤口使用生理盐水纱布有助于创面干燥,保持伤口新鲜。第五,如果伤口发生了感染或者污染比较严重时,处理伤口时应当先对伤口进行引流排脓,并清理干净坏死组织,然后再冲洗、消毒、包扎。伤口的性质不同,程度不同,处理的步骤和方法大体一致,但是在一些细节方面要额外注意,正确处理伤口,避免伤口感染。
总之,伤口处理不容小觑,需要按照正确步骤进行处理,利用好各种小技巧可以提高处理效果,促进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