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腹血糖
关于空腹血糖,很多人的解读就是不吃早饭。在医院或者体检中心,经常会有人在中午匆匆赶来,告知医生自己还没吃早饭可以采血。但是关于空腹测血糖是有讲究和标准的,空腹血糖的检测标准时间是指在隔夜空腹8~10小时,除了饮水未进任何食物之后,在早晨采取适量的血浆所检测出的血糖值。利用空腹血糖可以分析出胰岛β细胞功能是否受到损害。如果患者的空腹血糖>6.0mmol/L,餐后2小时之后再测量一次并且恢复正常,说明患者已经在发展成为糖尿病的危险阶段,患者应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情继续恶化。
其实,关于空腹血糖不管是测量时间方面还是前一天晚上吃的食物方面都有讲究,首先空腹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在12至14个小时之间比较好,因为空腹时间一旦超过了14个小时肝脏为了防止出现低血糖,会把储备在肝脏的糖分释放到血液中,使血糖水平升高。所以空腹血糖要注意最佳的测量时间,否则结果的准确性不能得到保证。虽然空腹不能吃任何食物但是适量饮水并不影响血糖的测量结果,所以有些患者担心喝水会影响测量结果不准确而不敢喝水。虽然适量喝水不影响血糖测量结果,但是如果患者前一天晚上食用大量的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血糖值偏高,所以如果患者想要获得真实有效的测量结果,检测前一晚保持健康、合理的饮食,口味尽量清淡一些,如果口渴可以适量饮水,但是切记不可饮用含糖的饮料。
二、糖尿病的诊断
科学来说,无论是关于糖尿病的诊断还是日常检测,仅依靠空腹血糖这一个凭证是远远不够的。这种病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患者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影响糖尿病的关键因素。在我国虽然早期的检测和表现比较单一,只靠血糖这一个因素,但是社会在进步,现在关于糖尿病的检测和确诊呈现更加科学化和全面化的趋势。也是因为血糖的波动可能会导致周身微小血管的损害进而影响到其他脏器的功能,如肾脏、眼睛和心脏等,这些并发症一旦发生都是不可逆的,所以关于糖尿病的检测才更加全面科学。
除了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的血糖也是糖尿病的诊断依据,有些患者在测量空腹血糖时的数值正常,但是这就意味着患者没有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吗?并不是。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有利于筛选出空腹血糖不高但是餐后两个小时血糖升高的患者。新诊断患者血糖在7.8~11.1mmol/L称为糖耐量异常。如果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就可以诊断糖尿病。对于已经诊断为糖尿病的人,并有服药和综合治疗的患者,餐后2小时的血糖正常值应该<7.8mmol/L。所以餐后两小时之后的血糖检测也有重大的意义。
除此之外还有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被称为诊断此病的“金指标”,它可以有效地反映出患者过去近三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平均血糖水平,在血糖的监控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的通过检测HbA1c<7%说明血糖控制得比较理想,如果数值在7%—8%之间说明血糖控制情况一般,数值要是在8%—9%之间说明血糖的控制情况不理想,数值要是超过9%则表明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特别不理想,甚至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需要及时住院干预治疗。
小结
现在关于各大对糖尿病都有一个科学化的检测程序,不能单依靠空腹血糖这一个数值。甚至因为糖尿病可能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需要做肝脏功能、血脂四项、胰岛素抗体、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眼底摄片、心电图和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的超声检查。但是患者也不能过于焦虑,需要放平心态,注意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相信医生会结合患者的情况给出最优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