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青少年牙外伤怎么办
2024-01-26 15:25:38
作者:吴晓娜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儿童、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生长发育阶段,由于好奇多动,容易造成牙齿急剧创伤,尤其是前牙外伤。目前,儿童牙外伤已经成为仅次于龋病造成儿童恒牙永久性缺损或缺失的第二大疾患。是口腔急诊常见疾病之一。据报道,超过 20% 的学龄儿童遭受过外伤性牙齿损伤。根据牙外伤的流行病学及分布特点发现,6-13岁青少年是第一高发人群。那么,孩子发生了牙外伤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由于年龄不同,儿童牙外伤又 分为乳牙外伤和年轻恒牙外伤。

乳牙外伤 

乳牙外伤多发在1~2岁的儿 童,约占乳牙外伤的 1/2,主要 是 1~2 岁的儿童开始学习走 路,运动能力、反应等都正处 在发育阶段,容易摔倒或撞到 物体上造成牙外伤。乳牙外伤中牙 齿移位较常见,因乳牙牙槽骨较薄,具有弹性,上颌 乳切牙牙根向唇侧倾斜,乳牙牙根未发育完成或存 在生理性吸收、牙根较短等原因所致,牙齿折断较少

幼儿乳牙发生外伤,可能会损伤下方的恒牙胚, 影响继承恒牙的发育和正常萌出,出现早萌、迟萌、 萌出位置异常等; 有些会导致恒牙发育畸形如牙 釉质发育异常,牙冠形态异常,牙根部形成异常,如弯根、 短根、双根、牙根部分或全部停止发 育等;严重的创伤甚至可使恒牙胚 坏死,牙齿埋伏、倒生、牙瘤样形 态等。

乳牙如轻度无牙体缺损的外伤,暂时不需要应急处理,可以观察。如果过一段时间后,受伤的牙齿变色、甚至有牙龈肿胀或起小脓包等情况,这说明牙神经已坏死,出现了根尖的炎症,应及时进行根管治疗或拔除受伤的牙.如有侧向移位应及时就诊,拍CBCT片了解移位的乳牙是否影响继承恒牙,特别是外伤移位松动3°的乳牙应及时到医院拔除以免脱落掉入气管导致窒息.当牙外伤的同时出血较多,应用无菌纱布或棉球压 迫止血并迅速赶往医院。

年轻恒牙外伤

恒牙外伤多发在 7~9 岁的儿童。因这时期的儿童前牙已替换且活泼好动,常因运动或游戏玩耍发生碰撞或跌倒,造成牙齿损伤。与乳牙外伤不同,恒牙外伤中牙齿折断更常见,主要原因是牙周支持 组织较坚固,牙根可能已经形成,牙根较长等。如牙根未完全形成则牙齿松动、移位、脱出较常见,这是因为刚萌出牙齿的牙根未完全形成,牙槽骨、牙周膜等牙周支持组织较脆弱,受外力后容易脱臼。

恒牙外伤,无论是牙齿的折断还是牙齿松动、移位,都会影响到咀嚼、发音和美观功能能;严重的牙外伤可能对患儿的心理健康、情绪控制和社交能力造成长远影响。

年轻恒牙①牙齿无牙体缺损和移位的轻度创伤,一般不需要紧急处理。但是要让医生降低受伤牙齿的咬合而且2~3周内,绝对禁用受伤牙齿咬东西。如果伤牙出现疼痛及时就诊治疗。②牙齿无牙体缺损但有松动、移位,需要及时就诊,拍片确定是否有牙根和牙槽骨的折裂,然后进行相应的复位固定。③牙齿冠部折断时,捡起脱落的部分牙冠,生理盐水冲洗1分钟(没有生理盐水,可用自来水冲洗10秒左右),以冲净牙冠上的污物,然后放在4℃ 冷鲜牛奶或生理盐水中暂存;万不得已,也可泡在水里,切不可干燥保存或包在纸里,因为那样会使脱落的牙冠脱水变色,及时赶到医院治疗。④牙齿完全脱落,要尽快找到脱落的牙齿, 手持牙冠,不要碰牙根,生理盐水冲洗 牙齿1分钟(没有生理盐水,可用自来水冲洗10秒左右),千万不要刷、刮牙根部,然后放回牙槽窝中或者泡4℃ 冷鲜牛奶、生理盐水或含在口腔内,迅速到医院就诊,牙齿离开口腔的时间越短,再植成功的可能性越大,最好在30分钟内治疗。

儿童牙外伤的预防 

平时要教育儿童注意自我保护。参加体育活动和游 戏时,最好穿运动服和胶底防滑的运动鞋,防止跌倒摔 跤。在进行滑板、轮滑、滑冰等高速度、高风险运动或篮 球等强对抗运动时,应佩戴头盔、牙托等防护用具,以降 低牙齿受伤的风险。乘坐交通工具时,应当系好安全带,一岁以 上幼童要使用儿童安全座椅。骑自行车、摩托车时,应佩 戴头盔,尽量降低牙齿受伤的风险。 外伤牙的治疗过程常常需要拍片、局部麻醉、多次 就诊等。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指导患儿接受治疗。治 疗后需要长时间的观察与复诊,因此患者的依从性十分 重要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