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就是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机体大量失血,继而发生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如果出血无法停止并补充相应血液的话,死亡很快就会发生。导致出现失血性休克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严重的外伤、产后大出血、消化道出血、手术中大出血及动脉瘤破裂出血等等。由出血所导致的死亡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据数据统计,全球每年死亡人数有一百九十万人,其中150万人是创伤后大出血造成的。此外,在最初的出血性损伤中存活的患者其功能预后较差,病死率有明显的增加。本文总结失血性休克出现的原因、具体表现的症状以及面对失血性休克要进行哪些处理的措施。
失血性休克的病因是什么?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急性病症,所有可以在短时间内造成人体大量出血的原因,都是它的病因。成人一次性出血量达到自身血容量的15%(800ml),就会引起休克。比如各种内脏器官的出血:消化道溃疡出血、脾破裂、动脉瘤破裂以及胃底静脉破裂等等;外科创伤:全身性骨折、车祸外伤以及手术中的各种大出血等等;产科出血:产后大出血以及异位妊娠出血等等。
失血性休克有哪些症状?
一旦患者在失水或者严重创伤的前提下有出血的症状,同时伴有精神兴奋、烦躁不安、浑身打颤冒冷汗、心率明显增快等症状,就提示该患者已经出现了休克。失血性休克分为四个时期,①休克代偿期:患者在失血的早期阶段(血容量丧失未超过20%),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还能提供一定的代偿性服务,此时由于患者的中枢神经兴奋性提高,交感神经的活动增加,具体表现为患者的心率出现加快、脸色变得苍白、体温明显降低、尿量显著减少、手脚出汗并发冷等等。②休克进展期:随着失血量的不断增多,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已经无法正常运作,为人体提供代偿服务,全身的组织器官血液灌注都在不断减少,此时患者的主要表现为血压出现下降,皮肤发绀、口唇青紫,尿量显著减少甚至无尿,神情逐渐变得淡漠,严重者会出现昏迷。③休克失代偿期:此时患者的血压下降明显,体表静脉出现塌陷,用手按压已经失去了弹性,大声呼喊拍打都没有回应,全身的各个器官逐渐表现出功能不全的症状。④多器官功能障碍期:这个时期患者的主要表现为顽固性的低血压,听诊器听心音低弱,肾功能出现急性受损、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消化道出血、呼吸困难、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心功能出现急性不全、脑组织出现缺血性损害的功能障碍等。
出现失血性休克应该怎么处理以及治疗?
通过对休克病人进行病情监测,既可以进一步肯定诊断,又可以较好的判断病情和治疗效果。①精神状态:能够准确反映患者脑组织灌流的情况,病人神志清楚,对外界的反应良好,这就表示病人的循环血量已经恢复正常。②肢体温度、皮肤干燥:轻压指甲或口唇时,局部组织会暂时缺血,呈现出苍白色,松压后局部组织迅速转红润,表示患者的休克症状已经好转。③血压:休克代偿期时,剧烈的血管收缩,可使血压保持或接近正常。故应定期测量血压和进行比较,血压回升至正常值,脉压增大,表现患者的休克症状出现好转。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补充血容量:理论上应该估算患者的失血量后再进行相应容量的补充,但临床实践中对于失血量的估算并不准确,而且往往估计值偏低,所以一般根据血压和脉率的变化来估计失血量。补充血容量的原则:在充分补足晶体溶液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输血。在开始治疗时,应先为患者输入晶体溶液,因为在休克时,人体的微循环内血液的流动速度非常迟缓,如果在这个时候先输血会使人体内血液处于凝滞状态,加重微循环的障碍;而先输入晶体溶液,能够降低微循环内血液的粘稠度,便于下一步的治疗。
止血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根本措施,按照创伤处理的原则,优先处理骨折、软组织损伤、内脏损伤及血管损伤等;先对休克症状进行初步的纠正,再对创伤进行处理;对于休克严重者应立即边抢救休克边进行急症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