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耳穴压豆法”这五个字,你是不是感到好奇?对于人体而言,耳朵的体积可是“小之又小”,上面也有穴位吗?又是否有着独特的功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下耳穴压豆法,掌握“小”耳穴中蕴藏的奥妙。
一、什么是“耳穴压豆法”
《黄帝内经》中这样说道:“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人不舒服时,往往会在耳郭上的相关穴区出现反应,这些反应点及穴位就是耳穴。耳穴压豆,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主要是通过刺激耳部穴位,达到调整脏腑、调节气血的作用。通过将王不留行籽、莱菔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给予适度的按、捏、压,使之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其属于耳针技术范畴。作为传统的中医外治的特色疗法,耳穴压豆具有安全、无创、简单、有效,且能起到持续的治疗作用。
二、耳穴压豆法的操作技术
(一)准备工作
1.准备王不留行籽,或莱菔籽、油菜籽、磁珠、砭石等材料。
2.确定治疗穴位。目前标准耳穴有93个,单次治疗一般以2~5个穴位为宜,在操作中需要精准探穴。
3.准备探穴笔、镊子。耳穴探查定位可通过视诊法、触摸法、压痛法进行,探穴笔是最常用的探穴工具,主要是依靠按压患者穴位时的感受来判断是否存在病变点反应。
(二)操作步骤
1.进行皮肤消毒。
2.用探穴笔在耳部刺激穴位。
3.用镊子夹取王不留行籽(或其他材料)贴敷在相应的穴位上,贴紧后稍加压力,局部有酸麻胀痛或发热感即可。
(三)健康宣教
告知患者在按压耳穴时,一般建议每次按压1~2分钟,可以交替进行,每日按压1~2次,每次按压时拇指和食指对捏按压,不要揉搓,力度适中,如果有不按压就疼痛或脱落现象应及时找医务人员处理。
三、耳穴压豆法的作用
耳穴分布着全身各器官对应的穴位,压豆材料不同,部位不同,功效也不同。例如,在双耳的肺、气管、大肠穴位,压油菜籽,可以宣肺化痰、止咳;在双耳的胃、脾、交感穴位,压莱菔子,可以健脾开胃,治疗胃脘痛、腹胀、消化不良。在双耳的皮质下、心、神门、肝、脾、交感、肾、内分泌穴位,压王不留行籽,可以宁心安神,治疗失眠、焦虑不安。
这里我们以“失眠”为例,对其中的作用原理进行简要阐述:中医认为刺激心、肝、脾、肾等耳穴能补肾疏肝、养血安神、益气健脾;刺激交感、神门、皮质下、内分泌能催眠、镇静、宁心。耳穴压豆法能通过按压王不留行籽刺激以上穴位,促进耳部血液循环畅通、协调阴阳、疏通经脉,起到较好的安神作用,提高睡眠质量
四、耳穴压豆法的注意事项
1.每次贴压穴位并非“多多益善”,通常以3~5穴为宜,最多不宜超过10穴,以免影响效果。
2.在贴压期间,应避免耳廓被水浸湿,防止贴敷张力降低或胶布脱落。
3.贴压后自行按摩时,应以按压为主,双耳交替。一定要记得不要揉搓,也不要过度重按,避免损伤皮肤导致感染。
4.如果耳廓有冻疮或炎症时,则不宜进行贴压。
5.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者及孕妇宜轻按压,不宜重压强烈刺激;习惯性流产患者禁用;急性疼痛性疾病及身强力壮者可适度增强刺激。
6.对胶布过敏者,可用黏合纸代替,或改用其他耳针方法治疗。
7.夏季贴压时,由于多汗潮湿,贴压时间不宜过长,可考虑隔天换一次。
怎么样?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对“耳穴压豆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呢?总的来说,其成本低、操作简单、毒副作用小,又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非常适合在临床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