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浅谈手足口病那些事儿
2024-01-26 12:01:14
作者:吕才芳
作者单位: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有什么危害?

手足口病是由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A组16型、埃可病毒等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

二、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表现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三、哪些人容易患上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四、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有哪些?

手足口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是传染源。传染源可以从咽部和粪便中排出病毒;病人的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

五、成人和大龄儿童是否会感染或传播手足口病?   

成人和大龄儿童也会感染手足口病病毒,一般不会发病,但是可以成为传染源传染给幼龄儿童。

六、手足口病的主要以什么方式传播?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粪-口传播途径、接触传播为主。人接触了被患者或隐性感染者的粪便、咽部分泌物、疱疹液污染的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以及经口感染均可发病。

七、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     

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生,一般4-6月和9-10月是高发期。

八、如何早期识别手足口病重症表现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送医院诊治。

1.持续高热不退。2.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3.呼吸、心率增快。4.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5.高血压。

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7.高血糖。

九、手足口病能够通过接种疫苗预防

由于手足口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而且不同型别之间无交叉免疫,目前上市的EV71灭活疫苗只对EV71所致的手足口病起到预防作用,不能预防柯萨奇A组16型、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但因为EV71病毒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因此接种该疫苗会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十、怎么接种EV71灭活疫苗呢? 

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从6月龄开始发病逐渐增加,1-2岁儿童发病风险最高。因此,6月龄开始接种可及时为易感儿童提供保护,越早接种越好,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对于5岁以上儿童,由于大多数已经被自然感染,不推荐接种EV71灭活疫苗。EV71灭活疫苗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

目前,EV71灭活疫苗目前属于第二类疫苗,需要家长自费、自愿选择接种。有资质的预防接种单位提供EV71灭活疫苗接种服务,具体可以咨询当地的疾控中心或预防接种门诊。

十一、日常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预防手足口病家长和小孩勤洗手及常消毒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1.大人和儿童在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2.看护人员在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及呕吐物后要洗手。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在使用前后均应充分清洗;每日要对儿童的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品进行擦拭消毒。

4.儿童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并要避免接触已患病的同伴。

5.经常开窗通风,可在太阳下晾晒衣被以达到消毒目的。

儿童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应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农贸市场、超市、电影院、公共汽车、火车、公园、游乐园和医院等。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