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急性胸痛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2024-01-30 12:06:06
作者:伍崇信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 心血管内科

急性胸痛临床较常见,是一种主要由胸部疾病导致、少数由其他疾病引起的急性症状,常常表现为胸骨后或左胸部突发性疼痛或胸闷不适。

当出现急性胸痛时,有必要去医院吗?该怎么正确处理?

急性胸痛包括:非创伤性胸痛和创伤性胸痛,大多为非创伤性胸痛,既包括解剖学胸部范围内原因所导致的不适,也包括躯体其他部位疾患放射至胸部的疼痛。心脏相关问题: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包炎、主动脉夹层等。肺部相关问题:如肺栓塞、肺炎、气胸等。消化系统相关问题:如胃食管反流病、食道痉挛、胃溃疡等。呼吸道相关问题:如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骨骼肌肉问题:如肋间神经痛、胸肌肌肉拉伤等,其他问题:如焦虑、恐慌发作,胸部外伤或感染等。

一:什么是高危胸痛:

高危胸痛包括心源性与非心源性两大类原因,心源性导致的高危胸痛主要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非心源性导致的高危胸痛包括张力性气胸、肺动脉栓塞。

1.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是向心脏供血、供氧的动脉,长期由于各种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熬夜、肥胖、遗传因素等)没有得到控制,就会使我们的冠状动脉慢慢地“生锈”、“长斑块”,随着斑块的长大,可能突然一下子破裂,继发血栓形成,血管就会急性闭塞,发作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胸痛持续时间长,程度重,胸痛时可伴有大汗、呼吸困难等表现,同时可伴有放射性疼痛,会放射到腋下和左侧上肢甚至左侧肩胛骨、后背等处,迫使患者停止运动,还会伴有濒死感。部分高龄、糖尿病等患者症状可不典型。

如果胸痛持续时间较长,且硝酸甘油舌下含服等方式无法有效缓解,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呼吸困难等表现,则很可能提示出现心肌梗死情况。

2.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是血液从心脏流向各个脏器的主要管道,血管壁分为内层、中层、外层,主动脉夹层就是主动脉的内膜破裂了,高速血流经内膜破口流入中层,导致内膜和中膜分离,形成夹层血肿。

主动脉夹层发病者以男性居多,发病后每1小时死亡率增加1%,24小时内死亡率25%,48小时内死亡率50%,7天内死亡率80%,非常凶险。约半数主动脉夹层由高血压引起,为骤然发生的剧烈胸痛,多为“撕裂样”或“刀割样”难以忍受的持续性锐痛,可伴休克表现。胸痛的部位、伴随症状及体征与夹层的起源和累及部位相关,表现复杂多样。

3 张力性气胸 是指气管、支气管、或者肺损伤处形成活瓣,随每次吸气进入胸膜腔并积累增多,导致胸膜腔压力高于大气压,又称为高压性气胸。受伤侧胸部的肺组织往往被压缩,由于气体的大量占位,将纵隔推向没有气胸的一侧。

张力性气胸时患者常表现为烦躁不安,并出现发绀、冷汗、脉速、虚脱、心律失常,甚至意识不清、呼吸衰竭。

4:肺动脉栓塞  通常是患者的静脉形成血栓,血栓随血液回流到右心室,当血液从右心室再射向肺动脉时,肺动脉直径小于血栓直径时就引起肺动脉栓塞。多数肺栓塞病人存在以下病因:骨折、长期久坐久站、长期卧床,同时孕产妇、肥胖、血脂异常、肿瘤患者等也会发生肺栓塞。呼吸困难及气促是最常见症状,还可表现为胸痛(多为胸膜炎性胸痛)、咯血、烦躁不安、甚至濒死感等;晕厥或意识丧失可以是首发或唯一症状;呼吸急促是最常见体征,可伴紫绀、低热。大面积肺栓塞以低血压和休克为主要表现。

二:出现高危胸痛时,如何处理?牢记两个“120”;

1.尽快正确拨打120,告知病人目前最危急的状况,症状特点:如无意识、心前区剧痛、呼吸困难等,并保持电话畅通。

2.保证患者尽可能在安静状态下休息,禁忌剧烈搬动患者,因为活动会增加心肌工作量和耗氧量,加重缺血,继而可引起严重后果。

3. 不要在封闭空间、人群不要围堵患者,让患者保持呼吸通畅。

4. 尽快到最近的胸痛中心就诊,并遵从医嘱,尽快开通血管,恢复心肌供血。

5.急性心肌梗死为常见高危胸痛之一,争取黄金120分钟得到救治。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