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分人在紧张或者运动的时候会出现手掌大量出汗、聚汗成滴,出现一系列的尴尬场景:同他握手后会感觉如同在洗手,考试的时候会浸湿答卷、模糊字迹,打字的时候损坏鼠标键盘等等。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那可能是患有一种疾病---原发性手汗症。其实,原发性手汗症(PPH)是胸外科常见病,好发于年轻人,严重影响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甚至诱发心理疾病。
一、什么是原发性手汗症?
原发性手汗症为常见的一种原因不明的功能性局部异常多汗的疾病,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人的汗腺分泌由交感神经所控制,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通过控制出汗来进行散热,调节人体的体温,而手汗症病人的交感神经系统对出汗的调节功能已经紊乱。目前,手汗症的发病原因仍不明确,许多证据表明手汗症可能是一种遗传疾病,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不完全外显和变异表型。手汗症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研究表明患者手掌汗腺结构与数目均无异常,一种复杂的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现象。但这种紊乱是如何产生的目前仍然不清晰。
二、原发性手汗症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分级
临床表现以手掌多汗为主。除少数单纯手掌多汗外,常伴发3种类型:(1)手掌+足底;(2)手掌+腋窝;(3)手掌+足底+腋窝,同时伴发面部多汗少见。手掌多汗发作原因不明,睡眠时不发作。每次发作多汗的时间,长短不一,程度不一。每日发作次数不等,发作时常伴掌温过低。重者可见汗珠流淌,发作与季节无关,在天热、激动、紧张等情况下可诱发或加重。无明显原因肉眼可见汗腺分泌亢进持续6个月以上,并符合以下条件中的2项即可确诊:双侧出汗部位对称,一周至少发作一次,有阳性家族史,睡眠时停止出汗,影响日常的工作生活。根据原发性手汗症的出汗程度不同将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轻度:手掌潮湿;中度:手掌出汗时湿透一只手帕;重度:手掌出汗时呈滴珠状
三、原发性手汗症流行病学
大量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手汗症有如下特点:东亚人发病率较欧美高,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发病,女性相对多发,首次起病时间多在16岁以下,有家族聚集遗传倾向。我国的一项样本选自31个省区、针对18-23岁青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手汗症总发病率为2.08%,其中,男性为1.94%、女性为2.29%。在患有手汗症的患者中,有家族史的占25.4%。我国手汗症沿海发病率为2.81%,内地发病率为1.53%。
四、原发性手汗症的手术治疗
很多人误以为手汗症应该看皮肤科,甚至不知道看哪个科室。其实这是一种胸外科疾病,因此手汗症患者应该到胸外科就诊。调节体温的出汗由下丘脑控制,而情绪出汗是由大脑皮层调节。手部汗腺仅受交感神经支配。迷走神经切断术(ETS)是通过阻断胸内交感中枢对手部汗腺的支配,达到治疗效果。所以,手汗症的治疗也不是从手开始,而是在胸腔内部进行手术,即通过微创胸腔镜手术的方式切断胸部的交感神经链。
五、原发性手汗症治疗时机及手术方式、并发症
根据《中国手汗症微创治疗临床指南(2021年版)》推荐,15~50岁ETS是手术最佳年龄,14岁以下儿童症状尚在变化中,应给予一个观察期。50岁以上患者可能因为胸主动脉硬化、扩张、甚至扭曲覆盖左胸交感神经干,操作难度很大,故应慎重考虑手术治疗。ETS治疗手汗症的治愈率几乎百分之百,而且部分腋汗和足汗的症状也会减轻或消失,几乎无严重并发症,手术后患者当天或第二天便可出院,且住院费用少,效果立竿见影,所以手术治疗得到广大手汗症患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