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PCT?
PCT(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是一种蛋白质,来自定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11p15,4)的单拷贝基因, 该基因由2800个碱基对组成, 含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转录后在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粗面内质网内翻译成降钙素原前体(Preproca lciton in),然后在内源多肽酶作用下剪掉nPro-CT端单一序列,生成116氨基酸的PCT,分子量约为13kD,PCT和降钙素具有一个相同的32个氨基酸的序列。
PCT的来源及特性
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在健康人体内含量极少,血液中几乎不能被检测到(<0.05μg/L),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以及不足10%的健康人血清PCT>0.05μg/L,但一般不超过0.3μg/L。生理情况下,PCT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合成,而当机体遭受病原微生物感染、发生炎症反应的病理状态时,甲状腺以外的实质组织(包括心、肝、脾、胃、肺、肾、脂肪和肌肉)、外周血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合成并释放PCT,导致循环中PCT含量的增加。
自身免疫、过敏、局部有限的细菌感染、轻微的感染和慢性炎症和病毒感染时,PCT不会升高或轻度升高(小于 2.0μg/L),而病毒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所致炎症时PCT较低。当发生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时,血浆PCT异常升高,2小时即可检测到,6小时急剧上升,6~8 h可达到巅峰,8~24小时维持高水平,半衰期为22~29小时。PCT在体内外稳定性好,不易被降解,不受临床用药的影响(OKT3除外,OKT3是抗CD3单克隆体,一般用于抗移植排斥),不受机体免疫抑制状态的影响,与机体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比。
PCT的临床应用
1.用于早期快速诊断感染。细菌感染引起的促炎症反应刺激下,PCT水平会升高,且升高的时间早于其他感染标志物,体内、外稳定性好。
2.PCT对全身与局部细菌性感染的鉴别具有特异价值。
PCT在细菌感染特别是脓毒血症、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时常显著增高,且其增高的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一般感染性因素所致时,在未得到很好的控制前PCT往往呈动态升高,而非感染性因素(如创伤)是一过性的或静止性的。
3.可用于区别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真菌感染时PCT水平也升高,但以轻度升高为主。侵袭性真菌感染时PCT可以增高,局灶性真菌感染时PCT很少增高,尤其是免疫抑制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真菌感染时患者的PCT不增高。
4.指导抗生素的使用。在大量临床研究的基础上,有研究者总结出了在不同降钙素原水平时的抗生素使用建议。
不同降钙素原水平时的抗生素使用建议(μg/L):
降钙素原水平 <0.1 0.1~0.25 0.25~0.5 >0.5
门诊患者 强烈不推荐 不推荐 推荐 强烈推荐
中等风险患者 强烈不推荐 不推荐 推荐(1) 强烈推荐(1)
高风险患者 强烈推荐,按经验使用(2)
注:(1)用药后每2~3d 检测1次降钙素原水平,若<0.25μg/L,建议停药;(2)用药后每1~2 d检测1次降钙素原水平,若<0.5μg/L或下降>80%,建议停药。
5.是疗效观察和预后观察的重要指标。
由于PCT的上述特性,动态观察血浆中PCT浓度的变化能更好地判断预后和疗效观察,PCT水平下降表明炎性反应的降低及感染灶的清除,提示良好的预后。
PCT检测结果受哪些药物的影响?
1. CD3单克隆抗体(OKT3)、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及白细胞介素(IL)等药物可引起内源性细胞因子的急剧改变,从而导致PCT增高。
2. 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头孢噻肟、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肝素和呋塞米等药物,只有在大于常规治疗剂量时才有可能引起PCT的增高。
3. 常见可以影响C-反应蛋白(CRP)、末梢血白细胞等炎症指标的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药物),不会引起PCT浓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