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磁共振(MRI)检查—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2024-01-30 17:48:00
作者:黄清海
作者单位:厦门市第三医院放射影像科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是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它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来生成人体内部结构的详细图像。尽管MRI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但仍有许多关于它的误解和未知事实。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MRI检查的原理、优势、注意事项以及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磁共振成像的原理

磁共振成像基于原子核的自旋磁矩。当人体暴露于强大的磁场中,体内的氢原子核(即质子)会被磁化。随后,通过施加射频脉冲,这些氢原子核吸收能量并释放出信号。这些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可以转化为高分辨率的图像。

磁共振成像的优势

1. 高分辨率:MRI能够生成高分辨率的图像,提供更精确的诊断信息。

2. 任意角度成像:通过多平面成像技术,医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病变,提高诊断准确性。

3. 无辐射:与X线和CT等有辐射的影像学检查相比,MRI无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较小。

4.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MRI可用于检查全身各个部位,包括头部、颈部、脊柱、关节、肌肉、内脏等。

磁共振成像的注意事项

1. 金属物品:在进入MRI扫描室之前,应去除身上所有金属物品,如首饰、手表、磁卡等。某些金属物品可能会干扰磁场,导致图像质量下降或对检查者造成伤害。

2. 医疗植入物:某些医疗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等,可能不适用于MRI检查。在进行检查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医疗史和植入物情况。

3. 药物:某些药物可能会与磁场相互作用,影响检查结果。在检查前应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

4. 紧急情况:虽然MRI检查通常很安全,但在某些情况下,如严重的心脏疾病或呼吸系统问题,可能需要暂停检查。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请及时告知医生。

5. 陪同人员:在进行MRI检查时,通常需要一名陪同人员陪同进入扫描室。陪同人员可以帮助受检者进出扫描室,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安慰。

磁共振成像的细节与误区

1. 磁共振成像不等于核磁共振:虽然磁共振成像与核磁共振在某些场合可以互换使用,但实际上它们并不完全相同。核磁共振主要涉及原子核的能量状态变化和跃迁,而磁共振成像则侧重于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来生成医学图像。

2. MRI并不一定比其他影像学检查更昂贵:虽然某些高级的MRI设备成本较高,但单次检查的费用并不一定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或PET-CT。费用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医院规模、设备折旧、运营成本等。

3. MRI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需要镇静剂:许多人认为MRI需要使用镇静剂以便受检者保持静止。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使用镇静剂。对于不配合的儿童或有焦虑情绪的成人,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镇静剂。但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简单的心理安慰和指导通常就足够了。

4. MRI不产生辐射:如前所述,MRI使用强大的磁场和射频脉冲来生成图像,而不是X线或CT等放射性物质。因此,它不产生任何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较小。

5. MRI扫描时间相对较长:与X线和CT等快速成像技术相比,MRI扫描时间通常较长,需要数分钟到数十分钟不等。这主要是因为MRI需要采集多个层面的图像以重建三维结构。尽管扫描时间长,但精确度高,对于许多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6. 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由于MRI能够清晰地显示软组织结构,因此在神经、肌肉、关节等方面的诊断中具有优势。对于这些部位的检查,MRI通常能提供比X线和CT更丰富的信息。

7. MRI需要专业的解读:虽然许多医疗机构提供自动化的图像分析系统来辅助医生解读MRI结果,但最终的诊断仍然依赖于专业的放射科医生或相关领域医生的判断。因此,在进行MRI检查后,应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解读和分析。

结束语

总之,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医学影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和多角度成像的优势。然而,在进行MRI检查时仍需注意一些细节和可能的误区。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项技术并做出明智的医疗决策。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多关于MRI的知识,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医疗机构。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