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肠梗阻有什么症状?
腹痛:肠梗阻时,肠道蠕动增强,导致腹部绞痛,疼痛多位于脐周、下腹或腹部的一侧或两侧。疼痛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严重时难以忍受。
呕吐:肠梗阻会导致肠道逆蠕动,患者会出现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液、食物残渣等。呕吐频繁且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
腹胀:由于肠道内容物积聚,肠梗阻患者会出现腹胀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腹部膨隆。
停止排气排便:肠梗阻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或停止,患者会出现停止排气排便的症状。严重时大便可积聚在肠道内,甚至出现肠穿孔。
发热:肠梗阻合并感染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
二、肠梗阻有哪些护理注意事项?
心理护理:肠梗阻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等情绪。因此,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连续、动态地给予心理指导,及时与患者沟通,耐心解释肠梗阻的原因、治疗方法和预后,以消除其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护理与治疗。
禁食与胃肠减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遵医嘱指导其禁食,留置胃肠减压管,以减轻肠腔上段的压力。应定期冲洗引流管,保持通畅,防止堵塞,定时检查引流瓶内的负压,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及颜色。禁食期间给予补液,以保证营养补充及维持电解质平衡,待肠梗阻缓解,肛门排气后,可开始进少量流质。
体位护理:生命体征稳定者取半卧位,有利于膈肌下降,减轻腹胀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重症患者平卧,头转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导致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对于术后患者,应鼓励其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病情观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腹痛是否呈持续性,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的基础上是否出现持续性疼痛等。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处理。
维持体液平衡:对于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应及时补充体液,防止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记录出入量,以便调整补液量。
预防并发症:对于卧床时间长的患者应定时翻身、拍背、按摩等护理措施以预防肺部感染。同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褥疮的发生。
饮食调整:在肠梗阻症状缓解后,应逐渐恢复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注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的原则。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肠梗阻的预防知识,如避免暴饮暴食、饭后避免剧烈运动等。如有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
定期驱除蛔虫,对曾发生蛔虫性肠梗阻的患者进行定期驱蛔虫,防止再次发生肠梗阻。保持大便通畅,对于肠功能异常者,如便秘的患者应及时给予缓泻剂,必要时给与灌肠以协助排便。每天顺时针按摩下腹部,增加肠蠕动。
总结
对于肠梗阻患者来说,了解症状和护理注意事项对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患者和家属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建议,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并预防复发。如需获取更具体的信息和建议,请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或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