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了解颈椎病的成因、症状以及治疗方法
2024-02-20 09:50:35
作者:毕方杉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盛中医骨伤专科医院  脊柱关节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且呈现低龄化趋势。调查发现长时间保持屈颈、低头姿势工作所导致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了解颈椎病能够提高大家对颈椎病的认识,帮助大家更好的预防颈椎病。

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的相邻结构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血管等)并出现与影像学改变相应的临床表现的疾病。也就是说,颈椎病首先是一类退行性(俗话说的“老化性”,比如“长骨刺”)疾病,影像学检查显示颈椎椎间盘或椎间关节有退行性改变,而这些影像学所见能够解释对应的临床表现。日常中大家认为:X线显示颈椎长骨刺了,就得颈椎病了,但事实上,临床中仅有影像学检查所见的颈椎退行性改变是不够的,还要有对应的颈椎病症状,才能诊断为颈椎病。

那么,颈椎病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1 颈椎病的成因

1.1 颈椎的退行性变

颈椎病主要原因为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颈椎诸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随着疾病的发展及恶化,会导致病理改变,对患者健康产生威胁。其表现有:(1)椎间盘变性:椎间盘形态改变、无法发挥正常功能,对颈椎运动节段生物力学平衡产生消极影响。(2)韧带-椎间盘间隙与血肿形成:是病理解剖学基础,逐渐进入到骨源性颈椎病。(3)椎体边缘骨刺形成:随着间隙下血肿的形成,成纤维细胞逐渐用肉芽组织取代血肿,形成了突向椎体前缘、突向椎管的骨赘。(4)颈椎其他部位的退变:退变包括椎间盘及相邻近椎体边缘、小关节、黄韧带、前纵韧带与后纵韧带。(5)椎管矢状径及容积减小:由于上述多种原因,首先导致椎管内容物的收缩,其次会使椎管的矢状径减小,从而刺激或压迫脊髓和脊神经根。

1.2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

临床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疾病诊断、治疗、预后评估以及手术方案的选择中,颈椎管内径,尤其是矢状径发挥着重要作用。部分患者骨赘增生明显,颈椎退变严重,但并不发病,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后表示可能与椎管内有较大的代偿间隙、颈椎管矢状径较宽有关。

1.3 慢性劳损

慢性劳损是指超过局部可耐受的时间值、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的各种过度活动。与生活及工作中的明显创伤存在显著差别,很容易被忽视,但它与颈椎病治疗、预后、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这种劳损的起因与以下内容相关:(1)不良的睡眠体位:受不了睡眠体位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大脑处于休息状态,无法及时调整,会导致椎旁韧带、关节、肌肉平衡出现失调状况。(2)不当的工作姿势:多发人群为仪表流水线上的装配工、办公室人员、打字抄写者、家务劳动者、刺绣女工等,主要是因为其工作时间久,且长时间处于坐位或低头工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颈椎病发病率。(3)不适当的体育锻炼:若体育锻炼不当,会对机体健康产生消极影响,特别是对于缺乏正确指导下超过颈部耐量的活动或运动,会加重颈椎的负荷,进而引发疾病。

1.4 颈椎的先天性畸形

在正常的颈椎健康检查或对比研究片中,经常会发现颈椎有各种异常,其中5%为明显的骨骼畸形。然而,与颈椎病相比,后者颈椎畸形数量约是正常人的1倍。

2 颈椎病的症状

受累组织结构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因此,临床中将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和其他型颈椎病。其中其他型涵盖既往分型中的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这主要是因为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目前并没有明确病因及发病机制。颈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枕部、颈部及肩部等疼痛不适;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疾病症状以颈肩疼痛为表现,并伴有上肢疼痛和麻木;脊髓型颈椎病以脊髓压迫为主要症状,可导致走路脚踩棉花感、感觉减退、胸部束带感、肌肉力量下降、麻木等,严重情况下甚至导致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其他型颈椎病发作后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心率加快、恶心、呕吐、眩晕以及其他症状。

3 颈椎病的治疗

3.1 药物治疗

临床上关于颈椎病常用的治疗药物有:中药、营养神经类药物、消炎镇痛类药物、骨髓肌松弛类药物等,通过内服、外敷等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改善症状表现,对疾病恢复有积极意义。

3.2 运动疗法

对于患者症状改善,且呈慢性状态时,需在医嘱指导下进行一系列运动,包括医疗体操等,进而帮助患者加快疾病恢复速度,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对于出现急性期症状表现的患者,宜局部休息,需控制运动,防止产生刺激;出现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表现的患者,需禁忌运动;其他型颈椎病时,需适当对患者进行颈部旋转运动,但要控制运动幅度,注意保持动作轻柔、缓慢,最大限度的发挥运动效果。

3.3 牵引治疗

颈椎牵引可松弛患者颈肩部肌肉,缓解肌肉痉挛,增大颈椎间隙,减轻对神经根组织的压迫与刺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消除肿胀,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病变组织自我修复。

3.4 手法按摩推拿疗法

手法按摩推拿的实施可以帮助患者恢复颈椎活动,对颈肩肌群的紧张及痉挛等的缓解具有积极意义,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对疾病相关症状表现改善具有积极意义。手法治疗颈椎病(特别是旋转手法)有造成脊髓损伤的风险,需有经验的医师实施。

3.5 针灸治疗

中医认为针灸治疗具有疏通经络、益气、止痛等功效,现代研究证实针灸可促进血液循环,可改善脊髓、神经根、颈部肌肉痉挛、韧带钙化和骨化过程。常应用于治疗颈部僵硬、上肢瘫痪、肩和背等部的疼痛。

3.6理疗

理疗可以发挥缓解身体疲惫、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调整人体电位平衡、消炎止痛、消除疲劳等作用,对颈椎病治疗具有积极意义。急性期可行超声波、离子透入;疼痛减轻后,用感应电、碘离子透入、超声波等。

3.7 温热敷

温热敷(热毛巾和热水袋局部外敷)的实施对患椎稳定具有积极意义,不仅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血循环,而且对消除肿胀具有积极意义,进而改善疾病症状表现。需要注意的是,急性期者,需禁止实施该方案。

综上所述,了解颈椎病成因、症状、治疗,对预防颈椎病、提高疗效及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