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为什么在医院和在家的血糖控制情况有这么大差异?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自我管理。
饮食自我管理有诀窍
糖尿病日常饮食原则:摄入适当热量;平衡膳食,食物多样化;坚持少量多餐;配合用药时间定时定量进餐;多饮水,限饮酒;平衡饮食量与劳动强度;家人督促,效果更佳。1. 使用标准量具控制食物份量,避免过量;放慢进食速度;多吃绿叶蔬菜;增加饮水量;餐后坚持短暂散步。2. 碳水化合物类份量勿过多;保证蛋白质正确摄入量;多吃蔬菜;限制用油量。3. 建议尽量蒸、煮、炖、汆、拌,少用炸、煎、红烧。4. 营养早餐,丰富午餐,清淡晚餐。
运动自我管理支几招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好处多;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选择易于接受的运动方式。
1.逐步增加运动量的步骤:刚开始运动时,坚持每次5~10分钟,每周2次;以后每次运动逐渐增加2~5分钟;当感觉身体可以适应更多运动时,每周再增加1天运动。最终目标:每次坚持运动30分钟,每周至少150分钟。
2.运动前后应注意:运动前全面检查身体状况;选择舒适的衣物;选择合适的场所;穿舒适的鞋,并在运动后检查足部;运动前做5~10分钟热身运动;运动后做5~10分钟整理运动;结束后半小时及时补充水分。
3.结伴去运动;一旦感觉疼痛或呼吸费力,立即停止运动;运动时喝些水;随身携带应急糖果以备低血糖时服用;随身携带一张注明糖尿病病情的卡片-急救卡。
监测自我管理很必要
以血糖自我监测为基础,涵盖其他监测指标。包括各点血糖谱、糖化血红蛋白、尿糖、血压、体重及腰围、血脂、足、肾脏、眼底、心血管病等相关检查点。
1.血糖监测时间点及适用情况:餐前血糖(含空腹血糖)适用于血糖水平很高时需关注空腹血糖、有低血糖风险者;餐后2小时血糖适用于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睡前血糖适用于胰岛素治疗,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随机血糖适用于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剧烈运动前后。
2.需要增加监测频率的情况:改换糖尿病药物前后,开始服用其它类药物时(如降压药、抗痉挛药等),运动计划和活动强度改变时,压力增大时,生病时。
3.如何记录血糖监测结果:记录进餐和就寝时间,以及餐前、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记录胰岛素或口服药用药剂量及时间;对特殊情况给予备注说明。家人协助监测,更易坚持。
用药自我管理讲几条
用药原则:在一般用药原则基础上,还需注意遵医嘱,科学用药,个体化用药。如果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仍无法控制好血糖,您需要咨询医生,选择适合您的药物。
糖尿病健康教育莫忘掉
1.定期复诊也是自我管理中的重要一项:糖尿病是终身疾病,糖友应定期复诊获取健康知识,正确认识疾病与治疗,转变不良生活方式。
2.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提高自我管理糖尿病的能力,包括学会科学的饮食与运动、正确地监测血糖、规范地注射胰岛素等;有利于科学认识并治疗糖尿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是糖尿病治疗和并发症预防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总之,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是患者在控制血糖水平方面的关键。通过饮食的控制、适度的运动、规律的监测、合理的用药以及健康教育的学习,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的自我管理需要与医生和其他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密切合作,并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