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临床症状可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泻及腹胀,但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目前尚没有根治的方法,只能是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老百姓常说的"乙肝”通常指慢性乙型肝炎。 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呢?1.1 休息与运动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与劳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不建议运动。恢复期可进行适量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以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为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肝炎患者还应该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与精神压力,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1.2 饮食
调整饮食结构,注意膳食平衡。乙肝患者饮食应以清淡营养为主,适当的进食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同时要保证食物柔软、易消化。营养不可以过剩,以防在患乙肝的同时并发脂肪性肝炎,加重肝脏病情。
肝炎患者容易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建议每日摄入的热量适当增加,以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
(1)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肝炎患者应该避免摄入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同时要少吃烧烤、油炸食品。这些食物会加重肝脏的负荷,对肝细胞造成更大的损伤。
(2)适当摄入高蛋白食物:多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瘦肉、鱼、虾等,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有利于病情恢复。
(3)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苹果、香蕉、菠菜、西兰花、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改善肝细胞功能,增强免疫力;还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
(4)避免饮酒: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是通过肝脏进行代谢,如果患者在患病期间饮酒,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容易导致病情加重,因此要避免饮酒。
(5)避免暴饮暴食,控制脂肪和糖的摄入:如蛋糕、蜂蜜、肥肉、炸鸡等,减轻肝脏负担。
1.3规律服药,定期随访
乙肝患者要注意按时按量服药,不可私自停药。治疗期间按时复查、治疗结束后定期随访有助于观察治疗效果、识别药物副作用、控制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出现了明显的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切忌轻信江湖游医,以免延误,使病情加重甚至恶化。
二、慢性乙型肝炎怎么预防?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正常的工作、学习不会传染乙肝。日常的生活接触一般也不会造成传染。
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途径。疫苗需要进行三次接种,分别是第一次接种、相隔一个月和六个月的接种。在婴儿出生以后,就需要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来预防乙肝病毒。对于一些易感人群,也需要及时补充接种疫苗,以保证身体中有足够的抗体滴度对抗病毒。
加强血液制品管理,注意献血和用血安全,献血者须接受乙肝相关检查。合格后方可献血。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可共用牙刷、毛巾和剃刀等私人物品。
加强对托幼保育单位的卫生监管。
此外,HBV感染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及HBV暴露的易感者应及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目前乙肝是可防可控可治的,请不要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它。给乙肝患者多一份关怀,让我们一起战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