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全面了解癫痫那些事儿
2024-02-21 14:42:56
作者:蒋艳春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

癫痫,在我国民间俗称“羊角风”或“羊痫风”,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由于异常放电神经元所涉及的部位不同,可表现为发作的运动神经、感觉神经、自主神经障碍以及意识、精神障碍。据此估计中国约有1千万的癫痫患者,其中600万左右是活动性癫痫患者,同时每年新增加癫痫患者约40万。

1.为什么会发生癫痫?

导致病痫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因素,脑部疾病、全身或系能性疾病等。不同年龄段的病因:值得注意的是,癫痫可见于各个年龄段;不同的年龄段往往有不同的病因。

(1)新生儿及婴儿期,先天性以及围产期因素(缺氧、窒息、头颅产伤),遗传代谢性疾病、皮质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等;

(2)儿童以及青春期,特发性因素(与遗传因素有关)、先天以及围产期因素(缺氧、窒息、头颅产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发育异常等;

(3)成人期,头颅外伤、脑肿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因素等;

(4)老年期,脑血管意外(脑出血或脑梗死)、脑肿瘤、代谢性疾病、脑变性疾病等。

2.怎么诊断癫痫?

(1)收集病史:医生会询问癫痫发作的频率、时长、性质等信息,还需要了解是否有癫痫家族史,曾经经历过哪些疾病、外伤等因素,以便更好地确定癫痫的病因。

(2)进行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如中风、脑膜炎等。

(3)血常规检查:癫痫患者的发病原因之一是体内的微量元素缺乏或代谢障碍,而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了解患者体内是否缺乏营养元素。此外,血常规还可以检查患者是否有引起癫痫的重大疾病,比如肝肾疾病和心脏疾病等。

(4)脑电图检查:通过放置电极记录患者大脑的电活动,可以检测和记录癫痫发作时大脑电活动的变化和规律性,从而确定癫痫的类型和程度。

(5)神经系统检查:通常包括头颅CT以及头颅磁共振检查,可确定颅内结构的异常改变或病变。在影像学检查当中,如存在颅内肿瘤、灰质异位等情况,或者存在既往脑出血、脑囊虫病等表现症状,对于癫痫发作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腰椎穿刺等检查,建议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后,要及时就医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3.癫痫有哪些危害?

癫痫作为一种慢性疾病,虽然短期内对患者没有多大的影响,但是长期频繁的发作对患者的身心、智力产生严重影响。

(1)生命安全危害:癫痫患者经常会在任何时间、地点、环境下不能自我控制地突然发作,容易出现摔伤、烫伤、溺水、交通事故等。

(2)精神上的危害:癫痫患者经常被社会所歧视,在就业、婚姻、家庭生活等方面均遇到困难和挫折,精神压抑,身心健康受到很大影响。

(3)认知障碍:长期癫痫发作导致患者记忆障碍、智力下降、性格改变等,逐渐丧失工作能力甚至生活能力。

4.发生癫痫时该怎么办?

(1)癫痫患者发作时,家属或旁观者应立即上前扶住患者,使其仰卧,不要垫枕头。

(2)既往在癫痫发作时,将压舌板或者筷子裹上软布或毛巾垫于上下磨牙之间,以防患者自己咬伤舌头,目前的国内外大量循证医学认为这些是没有必要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值得注意的是在癫痫发作时,千万不要堵塞口腔。

(3)此时若患者已牙关紧团,不要强行撬开,否则会造成患者牙齿松动脱落;要解开患者衣领的纽扣和裤带,方便其顺畅地呼吸。为防止患者吐出的唾液或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应将患者头部与身体靠向一侧,方便呕吐物的顺利排出;救助者或家人应始终守护在患者的身旁,随时擦去患者的吐出物。

(4)不要在患者抽搐期间强制性按压患者四肢,过分用力按压可造成骨折和肌肉拉伤,增加患者的痛苦。

(5)癫痫发作一般在5分钟之内都可以自行缓解;如果患者连续发作或发作时间过长,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到医院抢救。

(6)尽可能不要围观,以免造成癫痫患者的心理负担。

5.癫痫能治愈吗?

癫病患者经过正规的抗癫痫药物治疗,约70%患者的发作可以得到控制.50%~60%的患者经2一5年的治疗是可以治愈或无发作的,患者可以和正常人地工作和生活。开颅手术和神经调控技术可使部分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发作得到控制或治愈,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难治性癫痫的预后。

6.癫痫确诊后,应怎样预防癫痫发作?

(1)生活规律、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疲劳、长时间看电视.戏机等。

(2)饮食清淡,多食蔬菜水果,避免咖啡、可乐等兴奋性饮料及辛辣食品,戒医酒,避免服用含有咖啡因、麻黄碱的药物,青霉素类或环丙沙星类药物有时也可诱作,应该慎重使用。

(3)按时、按量、按规律服药,定期随诊。

(4)禁止驾驶汽车,癫痫发作未能有效控制时禁止在海边或江河里游泳,不宜高空作业,不操作机器,远离危险环境。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