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需要频繁接触锐利的医疗工具,比如缝针、钉子、拉钩和玻璃片等各种器械,这些器械对护士工作人员带来了非常大的潜在危险,可能导致他们或者是其他人发生职业暴露,加上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乙肝感染率高达百分之六十左右,同时艾滋病在我国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因此手术室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了针刺伤、刀伤或者血液溅溢到皮肤、黏膜或眼睛等情况,就存在可能感染这些危险传染病的风险,对医护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下面我们就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展开探讨。
一、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
1.缺乏预防利器损伤的规范程序
由于护士的工作环境特殊,尤其是在手术室的日常的工作中经常会使用针头、手术刀等锐利的医疗器械,因此受伤的风险相对较高。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手术过程中,最常见的伤害类型是针刺伤,尤其是手术缝合针刺伤,因为这种伤害可能涉及到带有大量血液的手术缝线,所以潜在的风险非常的大,此外还有穿刺血管的针头、套管和针芯的刺伤,因为这些器械可能含有大量血液,对人体的伤害风险更大,另外这些通过针刺的损伤所携带传播的疾病非常的多,最常见和最令人担忧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以及艾滋病等疾病,这些疾病通过血液传播的风险最高,一次损伤就可能导致感染。加上由于当前许多手术室工作的规范资料中关于如何防范锐利器械伤害的规定相对较少,大多数护士只有在遭受伤害后才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为此对护士工作人员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2.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缺乏岗前培训
根据研究结果得知,手术室内工作年限较短的护士遭受利器损伤的比例更大,这一现象可能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质有着很大的关系,一方面是手术室内的利器损伤,如针刺伤和手术刀伤,通常发生在手术台上,而那些工作年限较长的护士通常承担巡回护士的角色,而工作年限较短的护士更多地从事器械护士的工作,因此器械护士经历利器损伤的次数较多。另一方面是这种现象的发生,也可能与新手护士缺乏关于如何预防利器损伤的先前知识有关,部分护士可能错误地认为在工作中利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并且由于经验不足,工作技能尚不熟练,因此更容易发生利器损伤。
3.工作环境张导致的心理素质不稳定
护士在日常的工作中,经常会面对工作紧缺和超负荷的情况,需要承受高度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同时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不默契等相关因素,都可能在工作中引发焦虑情绪,导致工作环境紧张,进而增加了利器损伤发生率。
二、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预防措施
1.完善防护制度和设施
医院管理者应认识到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可能受到伤害的风险,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确保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做到在医疗资源有限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提高医疗设备和防护措施的质量,为了确保医护人员能够在工作中有明确的指导,可以制定手术室护理操作的书面程序,这些程序应包括规范手术器械的摆放,确保手术台上的所有利器都妥善存放在硬质容器内,不允许直接用手传递,以最大程度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
2.做好岗前培训,提高防护意识
新护士在入职时应接受严格的培训,确保他们掌握基本操作的规范。此外,护士工作人员还需要深入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熟悉手术的具体步骤和解剖知识,以便在手术过程中能够预见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了解如何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处理,做到在日常的繁忙手术中保持冷静,避免发生利器损伤。
3.正确处置术后的利器
利器在使用后,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导致医护人员遭受利器损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可以采取了专门的措施来处理利器,包括将用过的刀片、缝针、穿刺针针芯等硬质利器放入专门设计的容器中,由专人负责看管处理,以减少利器在使用后被暴露在周围环境中的机会,从而降低了再次损伤他人的风险。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锐利器械的刺伤事故对护士的健康和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医院管理者和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提高防范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完善防护措施,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以最大程度地避免锐利器械刺伤的发生,如果发生刺伤,必须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做到最大限度的确保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