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电击导致手外伤的护理措施及家庭护理要点
2024-02-20 16:44:23
作者:薛艺
作者单位:  海军第九七一医院

近年来,因违规操作及技术不熟练等多种原因,电击导致手外伤的病例屡见不鲜。临床表现多样化,症状大致包括疼痛、肿胀、出血、异常的手部姿势等,若不及时干预、积极治疗则增加截指(肢)的发生率。为此,本文深入科普电击导致手外伤的护理措施及有关家庭的护理要点,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依据。

常见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1.脱离电源:救护人员需根据现场环境和条件采用最安全的方式切断电源,应使用不导电的物品,如木棍或塑料物品,迅速切断电源,关闭电闸,并拔下电源插头;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等不导电的东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也可站在绝缘垫或干燥木板上再去拉触电者,使触电者脱离电源。需要注意的是,救护人员严禁采用金属和其他潮湿的物品作为救护工具。在未采取任何绝缘措施前,救护人员严禁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衣服。当触电者站立或位于高处时,救护人员应采取措施防止脱离电源后触电者的摔跌或坠落。

2.心肺复苏:快速判断触电者是否有动脉搏动、自主呼吸,以及是否存在意识。急救人员位于触电者的身旁,按压时上半身前屈,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重力进行按压。按压时双手掌根重叠,直于患者胸骨下段,手指翘起,脱离胸壁,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按压幅度使胸骨下陷≥5厘米,按压与放松时间为1:1。

3.清创处理:使用干净无菌纱布敷料覆盖于手外伤创面,用无菌刷和肥皂液清洗周围皮肤,去除创面敷料后可取出明显可见的异物、血块及脱落的组织碎片,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清除大疱液体,随后用凡士林或磺胺嘧啶银纱布覆盖创面。在48小时内使用冰袋对患处进行冷敷来缓解不适感,48小时以后则可以改为热敷的方式进行改善,从而使局部的血液循环得到促进作用,有助于症状恢复。

4.药物治疗:如果患者出现头晕、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地奥司明片、碳酸氢钠注射液、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药物缓解症状。同时遵医嘱口服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维生素B12片、神经节苷酯等药物,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如果手部已经烧焦、皮肤溃烂,形成痂皮建议进行清创术,同时预防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5.物理疗法:康复期间,对于电击导致手外伤的护理可以遵医嘱实施物理疗法,如超短波治疗,其能够抑制炎症组织,减少肿胀的情况。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接通电源,输旋钮至“预热”档,将电极练连好导线放置于治疗部位,调节好间距和皮肤之间的距离,根据病情处方选择治疗剂量,调节治疗时间,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治疗电极的状态,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6.手指康复训练:康复期,在患者病情允许下实施相应的手指康复训练,以限度地恢复患者手部功能,护理人员先协助拇指与其余手指进行对掌、对指、分指、握拳、松拳的功能训练,运动时间由5分钟开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各关节被动活动的范围以患者能忍受为限。

家庭护理的具体要点

1.创面护理: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创面部位的护理,避免沾水,严禁用手去触摸创面,以免导致创面部位受到细菌的感染,影响愈合。

2.饮食护理:摄入适当营养物质对促进创面愈合尤为重要,患者日常适当多吃鱼肉、鸡蛋、瘦肉、鸡肉、牛肉、蛋白粉、牛奶食物,增强高蛋白饮食比例,能够增强自身身体素质,促进手外伤快速恢复。避免摄入油腻、高盐、高糖等不健康的食物。

3.心理护理:在康复期间,患者难免会出现紧张、恐惧、焦虑、悲观失望等心理,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户外散步、播放舒缓音乐,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疏导治疗。

小提示

预防电击伤请做到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擦拭电器外壳,更不要在电线上晾晒衣服或悬挂物品,或将电线直接挂在铁钉上;发现绝缘层损坏的电线、灯头、开关、插座要及时请专人检修,切勿乱动。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