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新冠疫情,让大家记住了一个名字“ICU”,它在救治重症新冠患者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里它总是大门紧闭,在这里没有白天黑夜,24小时灯火通明,许多人对它产生“恐惧”心理,好像一旦进入ICU,就“凶多吉少”,剩下的事情就是“尽人事听天命”而已。在大家的印象中,ICU每天都上演着无数抢救和生离死别,对ICU的认知产生一些误解,觉得ICU的治疗太贵了,而且也太不近人情,不让家属陪护,里面的一切既神秘又可疑,今天就给大家揭开“ICU”这个神秘的面纱。
什么是ICU?什么人有“资格”住ICU?
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 ICU)是重症医学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单一或多个器官、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是医院急诊监护和救治危重患者的专业科室,代表一所医院急危重救治的最高水平。所以,病人进入ICU,必须有相应的“资格”:1.急性、可逆、已知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经ICU的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康复的患者。2.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经过ICU严密监护和及时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危险的患者。3.在慢性器官或者系统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严密监护和治疗有可能恢复原来或接近原来状态的患者,
凭什么ICU收费那么贵?
1.医务人员配比高:国家卫生部门出台的政策,要求ICU床位一般要求按全院总床位的3~5%设置,一张床位至少配0.8~1个医生,2.5~3个护士。ICU的医生有着丰富扎实的内、外科基本知识和理论,在ICU从多器官多系统的整体出发,配合专科救治技术,实现危重患者的成功救治,同时在这里不仅让患者的生命得到有效救治,更让患者在专业精心的护理下体会到家一般的温暖,ICU的护理工作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责任心。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协助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此外,护士还需要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护理,如翻身、清洁、喂食等,以确保患者在ICU期间的生活质量,所以,在任何医院的ICU,医护人员配比都是全院最高的。
2.设备、耗材、治疗费高:ICU有大量精密的监护仪器,先进的治疗设备, 24小时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为患者提供重要的生命征支持,比如ECMO,新闻上经常报道的ECMO(体外膜肺氧合),能够为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提供持续的体外循环,代替病人的心肺功能,为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ECMO一开机就要接近5万块钱,血液制品、膜肺、血泵、管路等这些耗材都是很贵的。除此之外ICU还有很多高级的生命征支持手段和监护方法:比如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机械通气-呼吸支持、还有人工肝、PICCO监测等,由于ICU患者一般病情重、多个脏器受损,需要的药物、设备比较多,所以每天的花费也会比较大。
为什么不近人情,不让家属陪护
ICU是集合全院危重病患者进行集中救治的特殊场所,救治的病人都是比较危重,免疫力低下,需要专门的护理人们进行护理,家属陪护会导致交叉感染、影响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受干扰,从患者疾病角度出发不让家属陪护,但是每天会安排固定的时间段探视。
进入ICU就是“凶多吉少”?
在当今医学不断进步、医护人员不懈努力的背景下,ICU仿若一扇连接生与死的关键之门。在这个高度密切监护的环境里,无数人得以突破生命的边界,迈向康复之路。据统计数据显示,约90%的患者在经历了ICU的护理后成功转出。ICU配备了一支高度专业的医护团队,拥有先进的监护设备和治疗工具,这为病人提供了全面而强有力的支持。正是在这样密切的监护和全面的治疗下,大多数病人才能度过生命最危险的阶段,最终重返普通病房,继续他们的康复之旅。
总之,ICU并不是一个可怕的地方,这里有着普通病房不一样的温暖,也有着超越感情界限的“爱”。在ICU,医护人员会全力以赴地救治患者,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