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龋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
2024-02-21 08:41:57
作者:董寒姣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  

龋病是在以细菌感染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造成釉质脱矿及有机物分解,导致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由于疾病过程进展相对缓慢,通常没有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在龋病早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和治疗,病变会向深处发展,甚至引起牙髓和根尖周组织的感染,所以了解龋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对于预防龋齿,维护牙齿的健康和功能十分重要。

龋病的发病原因

1. 龋病的基本原因:细菌是龋病发生的先决条件,已经有多方面的研究证实,龋病与牙菌斑关系密切,口腔中主要的致龋菌是变异链球菌及其他一些菌群,这些致龋菌在口腔中分解食物产生各种有机酸。细菌产酸侵蚀牙齿表面,导致牙釉质脱矿形成肉眼看不见的凹痕,龋病就是从牙菌斑的下方开始,慢慢导致龋洞形成。

2. 饮食习惯与龋病的关系:有大量研究涉及食物成分与龋病的关系,食物中尤其是蔗糖在龋病发病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物逐渐精细,精细碳水化合物和食糖摄入增加,也都增加了龋病的发病机率,糖的代谢过程就是酵解糖,终末产物为各种酸,不利于牙齿健康,糖的过量摄入促进了酸的产生,从而增加了龋病的发生风险。

3. 牙齿结构、形态与遗传因素:牙齿的结构、硬度和唾液的抗酸性也与遗传有关,牙齿的矿化程度,蛋白质含量,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均能影响牙的抗龋能力。拥挤的牙列容易造成食物嵌塞,或者导致清洁不到位形成两颗牙之间的龋坏,个体差异还可能导致某些人更易患龋病。

龋病的预防措施

1. 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预防龋病的关键。首先,可选择含氟的牙膏,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同时还有助于增强牙的抗酸能力。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每天至少刷牙两次。其次,学会使用牙线或间隙刷,以去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以及普通牙刷刷不到的牙缝间隙。此外,饭口漱口,或者日常多饮用水,减少食物残渣和细菌的滞留,并定期更换牙刷,确保清洁效果。

2. 良好的饮食习惯:想要预防龋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很重要。食物中的糖分与龋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建议少吃含糖量高的食品如糖果、甜点和含糖饮料等,同时还应控制酸性饮品的摄入,比如柠檬水,碳酸饮料等,过多的摄入酸性饮品会腐蚀牙釉质,从而增加患龋的风险。因此,应该尽量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同时,多食用粗纤维食物,粗制食物不易附着于牙面,对牙面还有一定程度的清洁作用,如芹菜、白菜、橘子等食物,有助于预防龋病的发生。

3.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定期口腔检查对维护口腔健康和预防龋病至关重要。常规每年一到两次的定期口腔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早期龋病及其他口腔问题。龋病不会自愈,如果得不到重视,龋坏会越来越大,进而破坏更多牙冠或感染牙髓组织导致需要做根管治疗,耗时费钱。此外,提高口腔健康意识也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其他预防措施

1. 窝沟封闭:主要应用于未发生龋坏的深窝沟,作为预防窝沟发生龋坏的手段。窝沟封闭的优势在于简单、快捷,且不会引起疼痛,其做法是用专用材料封闭窝沟,有效防止了细菌在牙齿表面滋生,做到有效防龋。尤其是对于学龄儿童,窝沟封闭防龋效果更好。

2. 涂氟;每年两到三次的涂氟,氟离子能够促进牙齿矿化,可预防龋齿,所以涂氟可以作为预防龋齿的一项简单而有效的预防措施。

3. 提高保健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获取有关口腔卫生保健的知识,比如通过阅读报纸,杂志,网络等等。包括正确的刷牙方式、牙线的使用方法,间隙刷使用方法,以及各种口腔保健知识。

总结

龋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但它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减少患龋风险。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注意健康的饮食和定期口腔检查都是预防龋病的关键。采用合理的预防措施,有助于我们维护口腔健康,远离龋齿,拥有健康牙齿和自信的笑容。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