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又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是一种普遍而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会由于持续性的气流受限,出现呼吸困难、多痰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使患者心肺功能出现更严重的问题。然而,中西医治疗慢阻肺具有巨大优势,本文将对此展开介绍。
慢阻肺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结合临床数据而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中,烟草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可损害呼吸道和肺泡,激发慢性炎症反应。因此,长期主动吸烟或被动吸烟都是引起慢阻肺的重要危险因素。另外,长期接触PM2.5和PM10微粒粉尘,如煤炭、金属粉尘等也是增加患上慢阻肺的因素之一。除了这些外在因素以外,遗传因素,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患者更容易发展为慢阻肺。呼吸道反复感染也是儿童出现慢阻肺的重要风险因素。一般而言,慢阻肺的临床症状通常是逐渐发展的。
最初只在参与重体力活动时,患者可能会呼吸困难。随着疾病的发展,其可能会出现咳嗽、痰量增多的症状,部分人在呼吸时还有可能出现喘鸣症状,即呼吸时,特别是呼气时存在哨音般的声音。在病程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患者则可能出现胸闷、呼吸功能下降或衰竭症状。
慢阻肺的西医治疗
1.急性期慢阻肺的药物治疗:借助西医治疗慢阻肺离不开药物治疗,在众多药物中,支气管舒张剂起着基础和核心的治疗作用。这类药物主要分为短效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以及抗胆碱药物两大类型。针对急性期的患者,这些药物可借助舒张气管平滑肌来缓解患者气道收缩的症状。在支气管舒张剂的辅助下,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则能发挥其抗炎作用,减轻气道炎症,提升治疗效果。在慢阻肺的急性加重期,添加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则可降低气道的慢性炎症响应。对于重度低氧血症的慢阻肺患者,进行长期氧疗,借助供应稳定的氧气来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
2.手术治疗:对慢阻肺患者实施手术,能借助肺减容手术移除患者损伤最严重的肺组织部分,减少其胸腔的压力,使其健康的肺组织部分功能得到优化。另外,植入气道支架能解决慢阻肺患者气道塌陷问题。但针对慢阻肺后期患者,则需要进行肺移植手术,以此延续患者生命。
缓解期慢阻肺的中医治疗
1.慢阻肺的中医分型:一般而言,慢阻肺可分为痰浊壅肺型、肺肾气虚型、痰蒙神窍型等多种类型。针对痰浊壅肺型慢阻肺患者病症而言,其一般会表现出多汗、气喘等症状,这是中阳不运、肺气失降的重要体现,对此可采用苏子降气汤及三子养亲汤治疗;针对肺肾气虚型慢阻肺患者,则可用补肺纳肾汤药如平喘固本汤治疗;针对痰蒙神窍型慢阻肺患者病症而言,其一般会出现鸣音、头晕、表情呆滞的状况,对此可利用息风、开窍汤药治疗。
2.针灸与康复训练:针灸与康复训练是中医治疗慢阻肺的重要手段。其中借助针灸或敷贴一些特定的穴位能更好地调节体内气血,增强机体抵抗力。常用的穴位有肺俞、膏肓、风门等。针对气虚和阳虚类型的慢阻肺患者,对这些部位进行针灸或贴敷极具好处,能起到很好的强身健体作用。另外,针对缓解期的慢阻肺患者,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康复训练包括腹式呼吸法和唇闭呼吸法,借助这两种方式可帮助患者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提高呼吸功能。中医康复锻炼强调整体和谐与内外平衡。因此,借助八段锦、五声操、呼吸康复锻炼、太极等方法,能有效激发患者身体内在的治愈力量,帮助患者调节气血、强健脏腑。其中,八段锦是一种气功保健方法,八段锦的动作柔和、简便易学,慢阻肺患者对其进行练习能协调身心,疏通经络;而太极拳则注重“动中求静”,通过缓慢舒展的动作配合深长的呼吸,增强患者的肺功能和身体协调性。
总之,慢阻肺虽是一种慢性且进展性的呼吸系统疾病,但并不是无法应对的。针对急性期慢阻肺,可采用西医药物治疗,必要时借助手术改善患者生命质量。针对疾病的缓解期,患者则可考虑采取中医治疗。慢阻肺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通过不同的中医分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通过穴位敷贴、针灸以及一系列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八段锦、太极等,能有效改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