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早期症状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形成粥样硬化引发血管狭窄或堵塞,引发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心血管疾病,因此,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患冠心病的患者有胸痛、心绞痛、心悸、呼吸急促等症状,在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饮食过饱、吸烟、温度低等情况时容易发病。冠心病严重者会有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休克、血栓等,造成心脏功能异常,导致心源性猝死,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及生命。一般发病患者在40岁以上的成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伴随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年轻人诱发冠心病已成为趋势,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在冠心病早期有胸闷、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呼吸时有压迫感或紧绷感,伴有呼吸短促等现象,在身体劳累或情绪激动时症状加剧。冠心病严重时有出汗、低血性休克或昏厥的症状。有的患者走路时运动量小没有任何症状,但是在爬楼梯或上坡时会伴有胸痛的症状。疼痛或胸闷的症状以放射状态由前胸向下颌部、上腹部、左臂或肩背部疼痛性发展,持续时间短,休息后症状缓解。但是缺血性胸痛在休息后反而加剧胸痛或呼吸问题。有的患者出现乏力、头晕、胃部不适的症状,需到医院诊治,以免耽误救治时间。
冠心病如何护理
1. 健康饮食。冠心病患者特别注意饮食的健康性,俗话说病从口入,尤其是冠心病的发作与饮食有很大关系,健康的饮食能减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降低冠心病的发生几率。冠心病患者要戒烟、少饮酒,不饮用浓咖啡和浓茶,保持科学的作息规律,注意防寒保暖,预防呼吸道疾病等。控制饮食种类,避免摄入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带鱼、鱿鱼、蛋黄等;同时禁止食用油腻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黄油等,特别是患者有高血脂的情况时更要避免使用油腻食物。让冠心病患者多食用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玉米、韭菜等,能控制血脂、血压等;同时多食用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如胡萝卜、蛋白质品、奶制品等。另外,食用低盐食品,每天盐分摄入量在6克以内。通过健康饮食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身体质量,缓解不良饮食带来的负面影响。
2. 监测血压。冠心病患者伴有高血压的症状,因此要通过检测血压对患者的身体进行管理。每天血压测量至少进行两次,早一次、晚一次,通过检测血压对冠心病的发生进行预防。同时也要检测心率,冠心病患者的心率也能反映病情发展,心率在50~60次/分时,心脏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和休息,不会有压力负担,对冠心病患者的身体有积极帮助,能对其身体器官和脏器提供充足的血液和氧气,维持健康的身体素质。因此冠心病患者要保持充足的休息,维持稳定的心率。一旦心率过快、血压过高就会引发冠心病的各种症状,甚至威胁生命。血压高于140/90mmHg时,心脏压力过大,容易诱发心肌缺血和心绞痛。因此对冠心病患者要密切监测血压和心率,从而根据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有效预防冠心病的爆发。
3. 检测生活现象。对冠心病患者的身体要进行密切检测,如呼吸频率、体温、排便、排尿等情况,观察期饮水量和饮食变化。冠心病患者的饮水不能过多,要严格控制饮水量,每天在1.5~2升为宜。同时注意排尿量,遵循饮水量与排尿量持平的原则,保持稳定的身体代谢。
4. 药物护理。药物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来讲很重要,通过定时定点服用药物能维持血脂、血压的稳定,将患者体内胆固醇的含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药物服用期间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医生指导下增加或减低药量,同时为患者准备需要的必备药物,不能出现药物不足的情况。
5. 运动护理。冠心病患者要进行适量的运动,以不会感到劳累和疲惫为例,进行漫步、打太极、拉伸运动的练习,对身体素质进行合理化锻炼提升。在患者发病急性期要卧床休息,不能参与任何运动。在恢复期可以适当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完成运动形式和运动量的达成,若医生不建议运动就要静坐和卧床休息,不能违背医生的建议。同时保持心情愉悦,合理睡眠,养成规律性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