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心房颤动——心血管不可忽视的"隐形杀手"
2024-02-21 09:27:42
作者:张雅兰
作者单位:保定市第二医院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病率约1%。而随着年龄增长,房颤发生率在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有调查发现,我国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甚至高达30%。

什么是房颤?我们先了解一下正常的心脏是怎么跳动的,健康人心脏的跳动是从心脏指挥官窦房结开始的,窦房结可自动发出节律整齐的指令(60-100次/分),指令依次通过心脏传导系统传导到心脏的各个角落,使整个心脏按顺序规律协调的收缩和舒张,从而保证心脏的泵血功能正常,这种正常的心脏节律称为窦性心律。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以快速,无序的心房跳动为特征。通俗来说就是心房跳的不规律了,心房(主要是左心房)乱发指令,导致心房各部分的心肌“各自为政”,杂乱无章的自行收缩,每分钟可以快到350-600次,而且毫无规律可言,进而可能影响整个心脏的正常跳动。

房颤的病因有哪些?70%左右的房颤发生在心脏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包括心脏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肥厚型或扩张型心肌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房颤也可以见于心脏肿瘤、心包炎、肺源性心脏病、二尖瓣环钙化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等。房颤可能与一些急性原因有关 ,例如过量饮酒、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急性心肌炎、肺动脉栓塞、急性肺疾病,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如果这些原因消失或被治愈 ,房颤可能不再发作。房颤也是心脏外科手术或胸腔手术常见的并发症。

房颤的临床表现?房颤的临床表现症状多变,最典型的症状为心悸,多数患者会描述为“心跳得厉害”“心脏乱跳”“心脏跳到嗓子眼了”等。心跳特别快的患者,可能出现血压下降、心功能不全等,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肺水肿、心绞痛或心源性休克等临床症状。在部分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心跳由房颤自动恢复为窦性心律时,会出现心跳减慢甚至心脏暂时停跳的情况,如果2~3秒钟没有心跳出现,患者会发生眼前发黑,甚至短暂的意识丧失,以致晕倒在地。部分患者直接以卒中作为房颤的首发表现,这时可能已经影响到了肢体活动、言语功能等,这是我们称房颤为“隐形杀手”的原因。

房颤的危害有哪些?1. 血栓形成与栓塞,是房颤最严重的危害!房颤时,由于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如果血栓脱落则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从而导致脑栓塞(中风、偏瘫)、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正常人的5~17倍。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一定的死亡率,而且其造成的后果现阶段尚缺乏特效的治疗。2.心率快和节律不整齐可使病人感到心悸,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心率增快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可导致或加重心力衰竭。4.房颤本身可增加死亡率(是健康人群的2倍)。

如何治疗房颤?1.非药物治疗。在临床中发现,很多房颤患者存在肥胖、劳累、饮酒、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慢性炎症等情况。通过戒烟戒酒、控制体重、规律作息等方式,部分患者的房颤可以得到缓解甚至消失。2.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抗凝药等。规律用药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避免或减少房颤的发作,搭配抗凝药可起到预防栓塞并发症的效果,这需要在医生评估以后进行使用。3.手术治疗。以射频导管消融术为例,这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将导管放置于心脏内,以射频能量治疗心房病灶,达到根治房颤、有效预防栓塞/脑卒中的效果。总体来说,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发现得越早、做得越早,效果也就越好。需要强调的是,治疗房颤需要做到长时间、全方位的全程管理。无论是进行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患者都应定期复诊,管理好基础病,接受医生的持续随访和专业的用药指导。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