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关注房颤,预防心源性卒中
2024-01-09 10:06:22
作者:刘思思
作者单位:四川友谊医院心血管内科

心源性卒中是什么?哪些人容易得心源性卒中?房颤的预防和早期识别有哪些注意事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心源性卒中?

心源性栓塞性卒中(CES),简称心源性卒中,是指来自心脏和主动脉弓的心源性栓子发生脱落后,通过血液循环导致脑动脉栓塞,从而引起相应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心源性卒中比其它原因引起的脑梗死病情更重,复发率更高,病因筛查与治疗是唯一防治措施。因此,加强心源性卒中高危因素患者的干预十分必要。

血栓是怎么形成的?

血栓的形成与血管内皮损伤、血流改变、血液的高凝状态等原因所致。这些因素可以单独或联合,导致血栓形成,并且密切相关。而据相关研究报道,非瓣膜性房颤患者90%以上的血栓来自左心耳,瓣膜性房颤患者中,超过50%。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经典机制为“virchow’s traid”,即血流阻滞、左心房壁异常、凝血功能增强。

哪些人容易患上心源性卒中?

总的来说,心源性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抽烟,喝酒,心脏病。所以有上述风险因素的人群,应加强注意心脏健康,预防心源性卒中。

如何预防心源性卒中?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卒中病史呈正相关,因此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卒中等基础疾病,减少超重、烟酒、不规律作息等危险因素,平衡膳食,定期体检,关注心脏健康。心源性卒中是危害最大的一类脑血管病,应加强心脏健康管理,增强其防治意识,不可麻痹大意。如果在房颤、心脏瓣膜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出现偏瘫等卒中相关症状,需要及时就诊,并进行有效的治疗,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降低不良结果发生。

关于房颤的常识有哪些?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的收缩会把血液输送到相邻的心室,然后又会再次收缩,把血液泵入到动脉中。房颤多见于抽烟、饮酒、经常熬夜的人,还有风湿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冠心病及高血压的人群。其可导致动脉栓塞和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可由心电图检查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确诊。而冬天是房颤的高发季节,所以要提高警觉,及早发现征兆,尽早进行治疗。

1.房颤的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会自我感觉心慌、胸闷、胸痛等症状,稍微运动一下,就会自觉气短、容易疲劳、活动能力降低,甚至会出现眩晕、晕厥等症状。但很多房颤患者发病时,可无明显症状,仅在健康体检时发现。

2.房颤对身体带来的影响

一般先出现阵发性房颤,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发展成持续性房颤或永久性的房颤。心房内每分钟有数百次高频率的颤动,严重者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同时心房的颤动会在心脏当中形成湍流,进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会引发动脉栓塞,最严重的就是心源性脑梗塞。高频房颤可影响相邻心室,使心室率升高,若不及时干预,易发生心衰。

3.缓解房颤的方法

房颤的诊断需要去正规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对于房颤患者,需及时应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进行治疗,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消融治疗、左心耳封堵等介入治疗。假如上述两种治疗都没有明显的疗效,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口服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减少血栓形成。

4.冬季房颤预防妙招

冷刺激能激活交感神经,促进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诱发房颤。所以冬天出门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关注室内和室外的温度,并及时添加衣物。有慢性病者,需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以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积极预防感冒或感染。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