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换药对于伤口的快速愈合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让创伤后机体状态尽快调整与改善,促进病情恢复。但是换药时患者会出现剧烈的疼痛,不仅会导致患者产生不良心理问题,而且会降低依从性,对于伤口恢复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做好心理干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以下就对常见心理护理知识进行科普。
换药前做好心理干预
1.改善外科环境
换药室内部病种多、人员流动性大,患者在换药过程中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做好环境干预护理,尽量保持换药室内整洁舒适,可以播放轻松、舒缓类音乐,逐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
2.科普换药知识
在换药之前,结合患者学历、民族文化、行为习惯以及年龄等,选择患者可以听懂理解的语言与动作,向患者讲解外科换药的小常识,明确换药注意事项。对于儿童患者,其年龄比较小,在换药前可以轻柔的抚摸、拥抱患儿,用故事的形式讲解换药的知识,改善儿童对换药的抵触情绪;对于中青年患者,其可能会因为伤口愈合速度慢、伤口疼痛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易怒、焦躁等各种情绪,对此可以为其耐心、仔细的讲解换药知识,告知换药的目的以及疼痛的作用机制,包括改善伤口状态、保护机体、帮助伤口尽快恢复;对于老年患者,大部分老年患者免疫能力比较低,容易出现伤口感染问题,并且愈合速度相对较慢,对于医护人员比较依赖,护理人员需要在换药前亲切、温和与患者沟通,并组织展开健康指导,告知患者换药注意事项,换药可能会产生的负面影响等,列举成功的例子,逐步提升患者康复信心。
3.展开放松训练
对于初次换药的患者,特别是挫伤、外伤出血或者烧伤患者,其缺乏必要的医疗常识和心理准备,其极易出现恐惧与害怕等心理,表现出面色苍白、血压持续上升、冷汗等,医护人员需要在换药前展开放松练习,指导患者深呼吸,放松肌肉与精神,稳定自己的情绪,让其在换药时期可以松弛肌肉,降低疼痛感。对于复诊的患者,由于长期、多次换药,伤口愈合速度慢等,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安、恐慌等情绪,治疗信心降低。护理人员可以用柔和语言、坚定的语气鼓励与安抚患者,告知患者疼痛只是暂时的,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换药过程中心理护理
1.分散注意力
结合患者年龄、爱好以及治疗情况等,科学合理选择符合其需求的话题,与其展开交流沟通,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其焦虑与紧张,逐步提升患者对于换药时疼痛耐受能力。同时也可在换药室内放置投影仪、电视机等,在换药过程中为患者播放其喜爱的视频、电视、电影等,鼓励患者转移自己的视线,将注意力放到外界环境中,集中到剧情与画面当中,以此来缓解与改善换药伤口疼痛,避免因为疼痛应激进而产生悲观的情绪。
2.稳定情绪
在换药过程中,继续指导患者采取心理暗示法以及放松法、联想法,改善心理健康状态,减轻恐惧与精准等情绪,降低患者对于换药的心理敏感与抵触程度,避免在换药时出现应激反应。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仔细观察与分析患者的状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特别是对于反应十分激烈的患者,切勿根据自身的主观判断以及对疼痛的理解与认识,而忽略患者感受,需要让患者表达自身的诉求,对患者表示认同与理解,允许患者在换药时呻吟,让患者可以适当发泄情绪。
3.尽量满足患者需求
部分患者对于换药操作以及行为有一定的要求,在换药时需要尽量满足患者需求。比如:头面伤口患者,换药时需要尽量保持敷料美观整洁,结合患者恢复意愿,告知患者疤痕修复方法和技巧,让患者对于伤口疤痕的担忧情绪得到适当缓解;对于伤口较为隐蔽,所处位置十分特殊的患者,则尽量不要频繁多次的询问,在换药过程中适当遮挡,满足患者隐私保护需求,以此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以上就是外科换药时心理护理小常识,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