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糖尿病的防治措施
2024-02-23 14:08:58
作者:高瑞新
作者单位:东营市中医院

糖尿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慢性代谢疾病,其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糖尿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健康风险,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取防治措施来减少其发病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饮食控制

合理的饮食安排可以控制血糖水平,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过多的能量摄入会导致体重增加,增加胰岛素抵抗,进而使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合理的体重范围。一般建议女性每天摄入1200-1800卡路里,男性每天摄入1800-2400卡路里。糖分摄入过多会直接导致血糖升高,增加胰岛素需求。糖尿病患者应尽量减少食用糖和含糖食品,如糖果、巧克力、冰淇淋等。同时,还应注意隐藏的糖分,如含糖饮料、果汁等。可以选择低糖或无糖的替代品。高盐饮食会导致水分潴留,加重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升高和肾脏负担。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食盐的使用,尽量避免食用高盐食物,如咸菜、腌制食品等,可以使用香料和低钠盐来调味。膳食纤维可以减缓消化过程,降低血糖和胆固醇水平。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豆类等高纤维食物的摄入来实现。建议每天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除了合理的饮食结构,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的分配和时间控制,应进行多餐少量的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二、适当锻炼

在日常生活中,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增强身体代谢能力、减轻体重、控制血压和血脂等,从而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和并发症的风险。适当锻炼可以刺激肌肉运动,使肌肉大量消耗血糖和脂肪,并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促进血糖的正常调节。锻炼还可以增加心肺功能、改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提高氧供给,减少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常见的锻炼方式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游泳等,可以加速心率、提高代谢水平,有利于消耗多余的血糖和脂肪;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柔韧性训练如瑜伽、拉伸等,可以增加关节灵活性,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一般来说,每周至少需要进行3—5次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力量训练则建议每周进行2—3次,每组8—12次,重复2-3组。柔韧性训练可以每天进行,每次持续10—15分钟。锻炼时最好保持均匀的强度,避免过度激烈,以免对身体造成负担。在进行适当锻炼时应注意在锻炼前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确保身体状况适合锻炼。锻炼时应根据血糖水平和饮食摄入情况进行调整,避免低血糖或高血糖的发生。

三、减少长时间久坐

在现代生活中,很多人工作、学习和娱乐都需要长时间坐着,这种久坐的生活方式增加了人们患上糖尿病的风险。长时间久坐会导致肌肉的松弛和代谢的减缓,使血糖无法有效地被运输和利用。久坐还与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关。建议糖尿病患者每个小时起身活动一下,可以走动几分钟或做一些伸展运动,如摆臂、转腰等。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的活动,有助于糖的代谢。正确的坐姿对减少长时间久坐的负面影响非常重要,糖尿病患者应将椅子调整到适当的高度,使脚平放在地上,双腿呈90度的角度。同时,保持直立的腰背,避免低头和驼背,有助于减轻颈椎、腰椎的负担。除了起身活动之外,糖尿病患者应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有氧运动,有氧运动不仅可以加强心肺功能,还可以提高肌肉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利用和代谢,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利用科技设备来提醒自己减少长时间久坐。糖尿病患者可以使用定时器或者手机上的应用程序来设置提醒,在工作或学习一段时间后,手机会发出提醒,告诉你起身活动一下。

四、戒烟限酒

吸烟会直接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进而引发糖尿病。同时,尼古丁还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戒烟可以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的程度。戒烟还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保护心脏和血管的健康。戒烟的方法有很多种,如药物治疗、替代疗法、心理支持等。在选择戒烟方法时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一般来说,戒烟的关键是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毅力,同时逐步减少吸烟量,并逐渐戒掉所有的香烟。此外,糖尿病患者在戒烟的过程中,应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剂量,以免发生低血糖。除了戒烟外,限酒也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过量饮酒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一般来说,每天男性不超过两杯,女性不超过一杯的酒精摄入量是安全的。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酒精饮品时应优先选择低酒精度的饮品,并避免空腹饮酒。限酒也需要注意餐后血糖的监测和调整,以保持血糖的稳定。

坚持这些防治措施,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并发症的风险,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病痛给他们带来的困扰。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宣传和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知和关注度,以共同努力促进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